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2324|回复: 9

崔明钦 为时代讴歌-《金凤银凤》创作片段回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30 11:27
  • 发表于 2010-3-31 05: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时代讴歌-《金凤银凤》创作片段回忆   崔明钦 2 K8 q; c9 O! o1 k
    7 C$ P- D, g* D% f, P% S: l
    作者简历
      k# g5 _2 J$ |0 f 崔明钦,男,生于1947年6月,青岛莱西市人,历任中学语文教师、莱西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科长、公社党委副书记、县文化局局长、青岛市黄岛区文化局局长、青岛油画院院长、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局(驻烟台)处级调研员兼中国《渔政》杂志总编。 ! y3 N+ p- i/ W' c
        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名载《青岛年鉴》、《齐鲁剧坛群星集》、《中华人物辞海》等典籍。主要作品有大型现代吕剧《不飞的孔雀》、电视剧《金凤银凤》、《乡里情》等。 3 @' Z5 j" ~: j7 r" i# U% r" m0 ^
    由我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电视剧《金凤银凤》(上、下集),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先后在全国五十多个省市级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回忆起这部电视剧的创作过程,至今仍使我记忆犹新,终生难以忘怀。 ; I+ N% |2 z# U1 z& l* n6 B8 a1 f# E
        农村改革乍暖还寒的1982年初秋,我时任山东省莱西县委宣传部社会宣传科科长,正受命在本县姜山公社岭前村驻点,落实农村生产责任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离岭前村五华里外的前保驾山三村,是胶东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眼下考取了历史上第一位女大学生,但因为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决定放弃北京化工学院的入学资格…… 1 _* Y" u+ w" d
        这条传闻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彻夜难以入眠:北京,大学,多么美好的字眼和向往啊!我1966年做为红卫兵代表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尽管住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搭建的席棚里,但心潮激荡,暗自表示回到家乡莱西二中以后要发奋读书,争取在不远的将来叩开北京高等学府的大门。然而好梦不长,文革疯狂的力量突然把全国各地大学的校门都紧紧地关闭了……而今这个女孩子赶上了恢复高考的好时光,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被北京的高等学府录取了,这应该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可她偏偏要放弃,这里面肯定有隐情。做为一名国家干部,我不能听之任之,袖手旁观,我要亲自到前保驾山三村的女孩家了解情况,一探究竟。于是,第二天我就带着驻村工作组的刘国金干事一起骑上自行车来到了前保驾山三村,经过打听终于找到了那女孩子的家。
    $ m3 T- l1 I9 d1 m5 V  q, `! D    门开了,一位单薄矮小的姑娘愣愣地站在一旁,她就是姐姐姜福寿。我们说明来意后,她把我们让进了院子。我们环顾四周,天灾人祸确实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半院凄苦、半院清贫:考上北京化工学院的二妹姜福贵在没精打彩地干活,还有三个不懂事的小妹妹面黄肌瘦,蹲在墙角边玩耍。猪圈里空荡荡的,长满了野草。那三间破旧低矮的小房被风掀去一片片茅草。接着我们便和姜福寿、姜福贵姐妹二人交谈。随着谈话气氛的缓和,姐妹二人终于敞开了她们的心扉。围绕为什么放弃上大学资格这一主题,我们被一种悲壮、昂上的精神力量震撼了 ……
    6 i  O$ u6 L( I% _8 R' j' t( k
    4 k; z) ^* Y  F2 I9 K' X! {' f( q& I    三年前的一个黄昏,秋风卷着碎叶,黑云遮住了月亮,村子里的大街小巷空无一人。突然从村头传来了一阵阵呼天抢地的哭声。在这三间用土坯砌成的茅草屋里,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个家庭的父亲——姜风山,左手握着大女儿的手,右手握着二女儿的手病故了。他撇下了姜福贵一个多病的母亲和她姐妹五个。姐姐姜福寿二十二岁,已经订婚;年仅五岁的小妹妹,还要别人哄着;姜福贵是五姐妹中的老二,刚满十五岁,正在高中读书。父亲的去世,给她们全家带来了无限的悲痛。一家老小守在死者的灵前,抱成一团,整整地哭了一夜。
    # ]  R/ T/ o( g8 h* A    料理完父亲的丧事,母亲眼瞅着这个贫困的家庭和几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想到自己有病的身体和大女儿的出嫁,心里不是个滋味。她知道要把这个家庭支撑下去,只有叫姜福贵退学,其它再无别的办法了。: ]: o, W% ?, X
        母亲把姜福贵叫到跟前。她用一双颤抖的手抚摸着女儿,许久才说:“二嫚,你爹不在了,你姐也快走了,实在供不起你念书了。”姜福贵理解母亲的心情,但预感到自己再也不能上学了,第一次违背了母亲的心愿,一头扑在母亲的怀里,一个劲地苦苦央求说:“妈,我念书能行,我不退学,叫我念吧……”母亲的心好象被撕碎了,哪一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一点书啊。母亲流着眼泪,望着膝下的女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她爹病重时,还嘱咐孩子好好念书。她爹一死,就不让孩子上学了,真对不起她爹啊。母亲抬头看了看站在一旁抽泣的大女儿,又看了看蹲在墙角的三个不懂事的孩子,抱头大声地哭了起来:“孩子,妈没有办法啊……”7 E; I! T  s  Z
        姐姐走到母亲身边:“妈,别哭了,咱好好想想再有没有别的办法。”福贵似乎感觉到在姐姐身上还有一线希望,只要姐姐同意,她就能继续念书。突然,她跪在姐姐的脚下,两眼直直地望着姐姐:“姐姐,好姐姐,让我念书吧,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姐姐的泪水象泉涌似地夺眶而出,她急忙弯下腰,深情地把二妹扶起来,紧紧地抱在怀中,“二妹……”姐姐哽咽地说不下去了。8 }9 I* A4 Q( X% {5 @4 P$ l& K
        自从父亲去世,姐姐就考虑到二妹能否继续上学的问题了。她想得很多、很细,可是一直还没个准儿。如果让二妹继续上学,全家老的老,小的小,这就意味着当姐姐的一个人要挑起这副家庭的重担。自己吃点苦没什么,可自己已经跟人家定婚了,婆家早就催着办事了。自己一走,家里怎么办呢?要是不要二妹念书,家里的事情虽然好办多了,可这不就断送了妹妹的前程,这不叫妹妹埋怨一辈子……不,我要当好一个姐姐。她理好二妹那蓬乱了的头发,然后对母亲低声而有力地回答说:“妈,家里再大的困难我一个人担着,二妹不能退学,念!”母亲沉重地点了点头,老泪一滴一滴地落到了地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30 11:27
  •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05: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过去了,两年又过去了。两年不算长,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姐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啊!她为了能让二妹在学校里安心学习,起早贪黑地下地干活,料理家务;精心侍候有病的母亲,好好照顾三个年幼的妹妹。她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婆家看她一天天消瘦成这个样子,心疼得曾先后三次催她结婚,都被她说服了。婆家只好给她送来钱,送来衣服,在经济上帮她一把,叫她少出点力。可她把钱全部都用在二妹念书上了,新衣服也给了二妹,自己从来舍不得破费一分钱。平日,每顿饭她只用一个鸡蛋一勺面给有病的母亲做半碗面条,有时小妹在跟前就多做一点。平日,她和姐妹们很少吃菜,只有二妹星期天回家,才肯到大队菜园买一角钱的青菜,全家人跟着改善一次生活。家庭的日子尽管是清苦的,但每当姐姐看到学校寄来的二妹各学科优秀成绩的通知书时,她的脸上就露出了平时很难见到的笑容,心里就充满了希望。 4 ^! T, z+ k2 b+ G9 {3 L5 O4 K+ }

    7 N+ c1 d  C7 y3 M    秋去冬来,姐姐天天扳着指头算:再过七个月,二妹就要高中毕业参加大学招生考试了。她盼望着,等待着。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她的母亲病重入院了。 2 N( a9 W1 R* c3 B: u3 L
    % b6 d5 k* @: R# u9 c/ S
        经过检查,公社医院决定对母亲做大手术,并让姜福寿把亲人都叫到跟前。姐姐预感到母亲患病不轻,应该把亲人都叫来。可除了唯一的一个懂事的妹妹在县里读书外,再哪里还有能帮助她出主意,想办法的亲人呢?而二妹正在复习功课,准备期末考试。如果让她回来,岂不增加了她的精神负担,影响她的学习。经过再三考虑,她认为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让她回来。
    8 b$ ]% t0 Y) a7 K0 B) F6 |
    4 T6 u! R; j$ B    手术进行了四个多小时。当护士用担架把母亲抬出手术室时,姐姐看到母亲的脸色是那样的苍白。八天以后,医生通知她们出院。母女俩真是喜出望外,没想到治疗得这样顺利。一回到家里,东邻西舍的婶婶们就对姜福寿说;“大嫚,该把你二妹叫回家来看看了。”可是,她只笑不点头。她是想,等过些日子,把母亲的身体补起来,脸色好看了,再叫二妹回家。
    ; T$ K' d- d0 |& ?6 _4 H6 E, E! |' K) Y6 j% j/ V8 m
        天有不测风云。在家住了两天以后,公社医院突然给姜福寿捎来了口信,叫她务必抓紧时间亲自去一趟。好心的盛大夫把她叫到了跟前,半天才对她吐露了真情:“小姜同志,经过我们去县医院切片化验,你母亲患的是胃癌,并且癌细胞已经扩散。回家以后,拿出你做女儿的孝心就是了……”
    ' ^1 {: F6 i$ C1 i$ U3 N* \. x! L3 S$ p* D: m# b/ p5 d
        顿时,犹如一瓢冷水浇在她的身上,使她从头顶一直凉到脚后跟…… & L) {  F) v' v0 z5 K
    母亲的病情在一天天加重。二妹从在学校当炊事员的表哥那里得知母亲有病的消息后,请假从五十里路以外的学校回家看望来了。一走进院子,她就问姐姐:“妈的病好些了吗?”姐姐强作笑脸点了点头。妹妹又问:“妈住院共花了多少钱?”姐姐答道:“不多,才八十多元。”其实。妹妹哪里知道母亲患的是不治之症,哪里知道母亲在医院住了八天就花了二百三十多元呀!二妹对姐姐说要多住些日子,照顾照顾母亲。可姐姐硬是把二妹撵回了学校。临走时,她再三嘱咐说:“回去一定要安下心来学习,不要挂念家里。以后有什么事,叫表哥跑跑就行了,你尽量不要回家。”姜福贵回到学校以后,知道姐妹们平日很少吃菜,自己也不忍心每星期吃三顿熟菜,而悄悄地改成了每星期只吃一顿,其余每顿饭都是咸菜疙瘩就着窝窝头。她想多节约几角钱,减轻一下姐姐的压力啊! ! |, M' W6 e9 e0 ^8 s+ b
        离高考只有二十天的时间了,母亲的病情在急剧恶化。她骨瘦如柴,脸色苍白,肚子疼得在那仅剩下半张席子的炕上滚来滚去,两只拳头不停地捶着炕面,口里不断吐出黑色的血水。
    0 ?: F" f+ t# z! }% ~' I
    6 W' G5 N$ L1 Q' `- L    姐姐心如刀绞地望着母亲,不知如何是好。她痴呆呆地站在炕前,两只泪眼望着母亲,任那泪水滴落下去…… 4 S0 f  O4 N2 `
    # G5 O/ @  w: {/ h6 q6 R
        经过一番挣扎,母亲又恢复了平静。她把头歪在一边,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姜福寿俯在母亲耳旁,轻轻叫了一声妈,母亲没有答应。她知道,母亲已经不行了。此时,她感到无比地悲哀和恐惧。妈呀,打从听说你患的是癌症那天起,俺就明白你迟早会有这一天。可小妹们还不成人,她们不能过早地失去母亲;哪怕你躺在炕上永远不能活动,孩儿也甘愿来陪伴你,伺候你。你来到这个人世间辛勤劳累了几十年,应该得到的东西至今还有好多好多没有得到:你还没同俺姊妹五个一起照一张“全家福”相片;还没有喝我结婚的喜酒;还不知道我二妹今年考大学的消息……姐姐轻轻地搬起了母亲的头,又一次呼唤着母亲。母亲还是没有答应,而呼吸更微弱了。姐姐跳下炕去,急忙出门找她三个妹妹去了。 ) y# i) q3 C, m
    * S) ~# @0 m$ C4 h
        当姐姐拉着她三个小妹妹赶回家的时候,母亲已经停止了呼吸。这个家庭中的又一根支柱倾倒了。三个小妹妹一看,便一齐扑倒在母亲的遗体旁嚎啕大哭起来。姜福寿站在一旁,用牙把嘴唇都咬破了,但却没有流泪。她知道,为了母亲,自己的眼泪已经流干了,剩下的只有她的极度悲哀而导致的麻木。平日,她怕小妹妹们看到母亲的病情难过,总不让她们靠前,不许她们流泪。现在,她愿意让三个小妹妹扑在母亲的遗体旁大哭一场,从而使她们那幼小的心灵里能把“母亲”这两个字深深地烙上。
    & m. Z/ E7 h) J0 b. B+ z5 P
    8 p6 X! l" s, w4 z- I    有人让姜福寿把二妹叫回来,最后看母亲一眼,可姐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相信,等二妹高考结束回来,如实对她把话讲开,一定能够得到她的谅解。
    7 t! K; F* E) X+ _3 R4 |8 a9 x6 V# U& v' s1 `+ l5 m
        母亲殡葬了,姜福寿象做了一场恶梦,当她刚一苏醒过来的时候,便在小油灯下提笔给二妹写了一封长信。她觉得,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公开表白自己对二妹那种炽热的、纯洁的感情。她千嘱咐,万叮咛,鼓励二妹要沉着应考,莫慌张,拿出最好的成绩向亲人汇报,向祖国汇报,而家中不幸的消息却一字也没有透露。
    6 N+ M8 V5 R& k9 O' {- n: N
    6 C! n5 u. l1 F& n# i8 f- j    离高考还有三天了。校园里,人人都为高考而紧张地准备着。
    ' `- {. D+ s/ l8 N% h# E伙房炊事员——姜福贵的表哥来到姜福贵的班主任姜适成老师的办公室,向他如实讲述了姜福贵母亲病故并已安葬的消息。
    + s# A# G5 y2 z  v6 f; o1 {: S# h    “姜老师,你看该不该告诉福贵?”表哥征求姜老师的意见。
    + x& k/ p" Q4 M; R! i6 r    “你看呢?”姜老师没有马上表态。 5 d- I2 h  c, q3 ~& Q
        “我同意表姐的看法,高考结束前不想叫她知道这件事了。”表哥回答得很果断。
    8 M+ V& C5 K! E1 ?
    $ @( }+ F3 j) q/ t& A! L2 l* [    姜老师点了点头。他觉得姜福贵的姐姐、表哥的意见是对的。高考迫在眉睫,现在让姜福贵知道了,这次考试她肯定考不好。这是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争取多为国家输送一个合格人才的大事啊!姜老师表示一定协助姜福贵的姐姐和表哥一起保密,并对高考以后的事,也对其表哥作了认真的交待和安排。
    ) {* k: }& r+ P( ?/ [, q# e    最后一场考试就要结束了。姜老师来到了考场。他在教室外边踱来踱去,香烟在一支接一支地抽。姜福贵交上了卷子,含笑走出了考场。“福贵,卷子答得怎么样?”姜老师亲切地询问着。“可以。”姜福贵稍停了一会,猛然间象想起了什么似地说:“姜老师,我妈有病,我想先赶回去看看,回头再详细向您汇报,可以吗?”姜老师刚点了点头,就急忙把身子转到了一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30 11:27
  •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05: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落山了,晚霞映红了西天。姜福贵和表哥骑着自行车,各自以不同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姜福贵用节省下来的助学金为母亲买的两包精制饼干,挂在车把的左边,前后晃个不停。当他们离开了车来人往的交通要道,拐上了行人稀少的叉道时,表哥按照姜老师事前嘱咐,用试探的口吻说:“妹妹,我听姜老师说过,有一年正在高考中,有个学生的母亲突然病故了,可家里和学校谁都没有告诉她,你说这样做对吗?”姜福贵不加思索地回答说:“我看对,反正人是不在了,弄不好早知道了还会影响考试成绩呢。”表哥有点放心了,又继续深入地追问了一句:“妹妹,这种情况假设叫你遇到了,你会怎么样?”姜福贵略有所思,皱了皱眉头,再不吱声了。又走了一段,表哥一看离她家越来越近了,便把她一起叫下了车子。他清楚,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干脆把真情讲了吧。 6 P6 I. U8 q' m4 D
    “妹妹,实话告诉你,我舅妈,她……” / n1 V; i# \9 _$ [7 `
    “她怎么啦?”姜福贵急切地追问着。
    8 E8 t1 [" h) U5 H“她不在了……”表哥哽咽着说。
    $ `  m3 m! q9 }- {) S# S) L姜福贵愣住了。手里的车子“哐”地一声摔倒在路旁,饼干散落了一地。她突然跪在地上,用一双哆哆嗦嗦的手把饼干捧到胸口。随即而来的,便是一阵撕肝裂胆、催人辛酸的哭声…… / w" `9 Q8 w) j
        8月25日,姜福贵从外边跑进了家,把一个厚厚的大信封双手交给了姐姐。姐姐急忙把里面装的东西抽出来,啊,妹妹考上北京化工学院了,不知怎么了,姐姐竟倚在门旁落开了眼泪。她想妹妹这一走,不用说是四年要花多少钱,就是眼前要带的被褥衣物、日常生活用品以及车费、粮票等等,叫我从哪里去拿呢?找大队党支部解决吗?三年来,从父亲去世到母亲病故,大队先后救济了六次,共达三百多元钱,四百多斤粮食,而且每次都亲自送上门。母亲住院期间,大队干部正在公社开会,听说没有住院费,支部书记刘学辉叫妇女主任冒雪赶回大队,从私人手里借了三十元钱,又用他们自己的饭票,从公社食堂买了六个热馒头,亲自送到了医院。眼下,家乡正连续遇到第六个大旱年,大队夏粮欠收,收入减低,怎么好再给集体添麻烦呢?还是另想想办法吧。 ( q/ A! |6 I% }9 ^! `
        离妹妹报到的时间只剩下三天了。姐姐骑上车子,从天亮跑到天黑,跑了几十里路串了五家亲戚,只借了三十元钱。回到家里,她一头撞到炕上,上气不接下气地对二妹说:“妹妹,你考上大学我比什么都高兴。可我实在没有法子了……”一看这种情况,妹妹只觉得鼻子一阵发酸,动摇了继续深造的信心。她知道这个家庭不到三年时间,父母先后去世。为了我和小妹妹,姐姐已经够苦的了。单是这些就够我这一辈子报答的了。我尽管被大学录取了,但无论如何也不去了,不能再把姐姐拖累垮了……- R- h+ I9 I, r6 q, z8 t" j! w
    ( k! S+ N/ ^9 T! ~
        听完姐妹二人这段感人肺腑的诉说,我心里不仅一阵阵发酸,而且对姐妹二人肃然起敬的感觉也油然而生。我感到责任重大,马上带干事找到村干部,建议给予帮助。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冒雨摸黑赶到县城,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并于当夜打了长途电话,向其所在的姜山公社党委通报了情况。党委书记苏臣升当即表示,先从现有的救济款中提取三百元,送姜福贵上大学。至于家庭中的困难公社党委将与大队党支部专题研究,要想办法使她家尽快摆脱贫穷,早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听了苏书记的表态,我的心一下子踏实了许多。
    0 j' _' O, o- {    第二天,前保驾山三村老支书刘学辉代表公社党委把三百元现金和大队干部主动凑集的脸盆、毛巾、粮票、鸡蛋等,亲手交给了姜福贵。他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家里的事有我们大家,你自管放心地走吧!千万要记住,你是我们胶东第一个党支部的后代,你要成为又红又专的人材,为咱家乡的父老兄弟们争光!”多么温暖的慈母之心,多么感人肺腑的教诲!晚上,姜福贵拿起老支书赠给她的笔,在大红本子的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四行大字——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 H9 o) i; d* Z
        8月28日,繁星点点,夜深人静。这时,唯有姜福寿家那三间破旧的茅草屋里仍然灯火通明。她姐妹五人正围坐在炕上包饺子,为姜福贵明天的启程饯行……, |& i/ ~: z5 D  n! n
        列车穿过峡谷,越过大河,在笔直的铁路上全速前进。姜福贵从书包里拿出了那张大红的《贺信》,又一次细心地看了起来。“亲爱的新同学,你能在首都北京上大学确实十分荣幸。现在,能上大学的人只是同龄人中很少的一部分。当你们的志愿得到实现的时候,应当牢牢地记住,可爱的祖国给我们健康成长,开创了美好前景。光荣荣誉离不开党的培养,离不开中小学老师辛勤的教育,离不开父辈和兄弟姐妹们的支持。让我们一起向哺育我们的园丁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 v$ C4 d! K" n3 n3 R6 q- j3 M
    “是的,”姜福贵抬起头,“正是他们让我取得了上大学的资格,正是他们给我铺好了通往北京之路!”
      t! Y$ t3 y% B9 {( S  U
    : F" y) P: k8 ]6 x$ p  e    转眼到了1983年。农历的正月初四,西北风夹着碎雪,天气很冷。这一天,到北京上大学的姜福贵,骑车四十里专门到县城看我来了。一进门,她便向我汇报了在北京的学习情况,还说半年节省了十元钱的助学金给姐妹们过春节。说着,从一个普通的手提包里给倒出半兜花生果、两瓶威海啤酒、两盒云门烟。她说这是她们全家的一点心意。对这份极平常但又很高贵的礼物,我全收下了,并留她同我们全家人吃了一顿饭。4 u& `5 T/ d% @+ V2 ]. p+ g0 d
        福贵离开我家以后,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在她身上,我只不过多说了几句话,这是我们国家干部乃至每一个公民的本份,而她竟这样地难以忘怀。她刚到十九岁啊!我突然觉得,在她身上,我还有没作完的工作。于是,我又全面地调查了解,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以后,于病床上忍受着腰部的疼痛,写成了报告文学《在通往北京的大道上》。文章在青岛的一家刊物上发表以后,在我们当地,在姜福贵所在的大学里,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5 L" l9 X7 n" |0 }6 Q  _    1986年,因为工作的需要,我被调到青岛市黄岛区任文化局局长职务。秋天,姜福贵给我来信说,她考取了工业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家里姐妹们也越来越好,当地政府和村里对她家各方面照顾得都很周到。为此,《青岛日报》又以《可贵的第二股力量》为题作了宣传报道。
    ' d. l1 D/ y; q, i5 A( x/ s2 W& ]8 A一个农家孤儿,上了北京的大学,又考上了研究生。她以女孩子少有的刻苦努力,步入科学知识的殿堂,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但姜福贵没有陷入无边的自我陶醉之中。她心里明白,如果没有姐姐一颗金子般的心,没有老师辛勤地栽培,没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自己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据此,我又根据报告文学的素材,重新进行构思,写出了电视文学剧本《金凤银凤》。剧中的女主人公金凤就是姐姐姜福寿,而银凤则是现实中的二妹姜福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30 11:27
  •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05: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剧本很快被上海电影制片厂看好。上影厂实力派制片主任毕立奎亲自组建剧组人员,决定由著名导演吴天忍执导该剧,上影青年演员张芝华和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学生童欣分别扮演姐姐金凤和妹妹银凤,并邀请八一厂著名老演员高宝成参加演出。1988年5月,该剧在姜福寿、姜福贵姐妹的家乡莱西县正式开机拍摄。萊西县工商局、交通局、县人民医院等单位在财力和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县吕剧团的演员不计报酬,积极参加了配合演出。县文联主席刘玉范亲自深入到乡下为剧组寻找道具。时任院上镇党委书记的李学海,听说剧组要来该镇的王璧村拍主场戏,百忙中亲临现场给演职人员送来水果,安排生活。当拍摄过程中主线路突然断电时,他又亲自找村支书研究,立即启动本村自备的发电机,为剧组解了燃眉之急。由于得到当地各级的大力支持,全片只用了九天就完成了拍摄任务。后期制作中,上影著名作曲家吕其明、著名指挥家陈传熙又承担了该剧的作曲和指挥任务。
    0 F2 x, x6 I+ H2 m5 T* }: |  e' P3 d
    $ Z, R6 b# P  S2 \, ~4 ~0 Z" e9 b    《金凤银凤》自1988年7月开始,在上海电视台等全国50多家省市级电视台陆续播出。1990年3月23日中央电视台二套又在晚间黄金时段重新播放。上海、济南、青岛等地的文学艺术界和新闻界也先后为该剧举行座谈会,好评如潮……
    " A( x- g" Q) i2 m* {2 B$ S
    5 |7 q. X7 d& H4 b    --《解放日报》在1988年7月7日的报道中称赞《金凤银凤》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风格清新,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被誉为“精神文明一朵花”。
    - p- f0 z8 K0 S# @& x/ k  K% T1 K- m& U7 ^
        --《文汇电影时报》在1988年9月3日为我发表创作札记时,专门发表了如下编者按:青岛市黄岛区文化局局长崔明钦根据自已在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创作了颇受好评的电视剧《金凤银凤》。这里发表他所撰写的创作札记,以提倡影视工作者重视深入生活,创作更多贴近时代的好作品来。: p$ {+ f  E& B6 \3 R! B
    --中共山东省委主办的《支部生活》在1989年第8期上刊发《向你介绍电视剧<金凤银凤>》的文章,专门为读者介绍剧情,称赞该剧集中表现了八十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一部有教育意义的好电视剧。* f( `: D' U$ s# [
    ) Z/ h/ F8 H4 \, X) ^, Y* A  L9 V& a6 ?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聂宏刚在为该剧撰写的评论中称道:“《金凤银凤》在挖掘人物心灵的纯美,或者扩而大之说是褒扬民族传统上,具有魅力。”“金凤是一个传统式的贤良妇女的形象,她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优良品质。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感谢作者,他使我们在金钱的毫光耀得眼晕时,感受到了另一种光彩,那就是民族的道德之光。它的清纯,将有助于我们反观自身,在渐次富裕起来的时候,我们究竟失掉了什么没有……看《金凤银凤》之初,我很感动,但却没怎么去想被感动的原因,现在我忽然明白了,正是在对优良民族传统眷恋这点上,我们发生了共鸣。它的鲜活的感觉、浓烈的时代意绪、率直粗朴的情调,都热辣辣地逼近我们。但愿我们能够与它共鸣。”
    8 q4 x+ n9 d, y4 _2 u
    9 J. |" ~1 x: Z' }    --青岛作家林天佐在《青岛日报》发表的观后感中称剧中的金凤、银凤“质朴、鲜活、纯真、善良。象从阡陌上刚刚撷采的两朵野花,虽无牡丹的艳丽、芍药的清雅,却是带着泥土的芳香、生活的朝露,那样的真实而亲切。”“两个女子的超人毅力与顽强奋争精神,终于走出生活的低谷,迎来了百花吐艳的人生春天。”
    ' b' e; c& E7 I3 R/ _
    : z8 a5 R3 {* s- t    --金凤、银凤所在家乡的莱西县委书记张成堂,在全县召开的三级干部大会上,号召大家都要看电视剧《金凤银凤》,从而受到教育,把全县的扶贫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高潮。
    - e6 B' A/ M3 Q  e
    0 H7 i. {3 D- u( ^" Z9 E    随着电视剧《金凤银凤》的热播,全国许多青少年观众给《中国青年报》去信或电话,询问现实中金凤和银凤的情况。为此,《中国青年报》专门为我来信,要求我从返新闻的角度,用金凤、银凤的真实姓名,向全国关心金凤、银凤的读者介绍这一事件前前后后的背景和情况。于是,长篇通讯《人间自有真情在》便在1989年12月31日的《中国青年报》一版显著位置见报了。该文代表山东省荣获当年中青报好新闻奖。+ X4 T' e$ i% z% X% X8 V5 I
    4 t( A/ I; j: P% ~

    ; h' s4 {& V9 u% A    《金凤银凤》的故事结束了。但由此给我带来的诸多思考还在继续。我想:成就这个故事的真正主人是现实中的金凤、银凤,是社会各界正义的力量。做为我个人自始至终只是起到了一点穿针引线的作用……
    : A; m+ X% a; {5 U3 D- J' b+ Q创作必须源于生活。文艺工作者必须为时代讴歌,为人民立言。先做人后做事,先是党员而后才是剧作家。这是《金凤银凤》带给我的最深切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3-31 08: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事迹动人!崔氏才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31 09: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崔明钦为时代讴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3-31 09: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明钦事业有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8 12: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8 09:28
  • 发表于 2010-6-29 11: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8 09:28
  • 发表于 2010-6-29 11: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12 11:10 , Processed in 0.052091 second(s), 17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