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1219|回复: 3

孩子成长的六大需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26 15: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知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的头脑需要输进什么吗?教育心理学家列出下列6项: , D' q, [. k$ O  F
) D$ }% q6 c  y5 y. F, U0 N$ I+ R
       第一,孩子需要学习语言,这是语言教育。6 V( c' M: C% S& ]
       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 。学习母语,对一般孩子来说,都不成问题。正常的孩子,不到6足岁,都能运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遇到的各 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学一门外语,首选自然是国际语言——英语。精通英语可以扩大一个人的视野, 提高一个人成就的上限。学习英语显然也和学习母语一样重要和迫切!
  v3 @: e% \+ }, O# a$ `0 d: t       为什么说迫切呢?因为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学习,学习的效果愈好。晚学,不只是辛苦,而且 很难学好。还有,对幼年孩子来说,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对孩子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外来语 。另外,孩子学习语言,对他来说,是游戏,不是功课。
5 d# A, j% Z/ H' u/ d       第二,孩子需要认识生活环境,这是知识教育。/ w! i/ B% h* Z4 V. d. g
       孩子所有能接触到的人、物和现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对环境做到能区别就够: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爸爸,那个人是叔叔,那个人是阿姨;这是桌面,这是椅子,那是床;这是汽车、这是火车,那是飞机、 那是船……孩子逐渐长大,对环境的认识增多了:妈妈陪我的时间最长,爸爸只有晚上出现;叔叔和阿姨很多 ,便并不常见到……
' ?% Z) W% f! B) K* J       孩子的好奇心扩大得很快。有些孩子还未认识家、学校和他的国家,他就要认识地球和宇宙了;孩子还会 好奇过去和未来;好奇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也好奇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
# t, S2 V3 y4 v- ~0 Q. X5 `       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已经感觉到环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会着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给他带来方便 ;火是烫的,最好远远躲开,但是控制在火炉里,可以炒菜、烧开水;坐着汽车可以到公园,那你就不必走路 ……这是孩子最初对环境的利用观念。孩子认识环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这就是科学发明的起源。# _0 M; M- f7 @
       孩子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片面而且肤浅,深入的认识需要大人的帮助,而更深入的认识就非靠读书不可了。" n+ k2 {( R$ v
       孩子对他生活的环境认识越多,他越有自信。帮助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和认识生活环境,鼓励他阅 读,孩子将会自信地进入成人世界。
6 U' q- ^6 J5 t9 |& ?+ X" ?& C       第三,孩子需要发展想象世界,这是创意教育。
% d/ L( L: M" e% o0 u6 b       孩子整天玩玩具,他不觉得寂寞,为什么?因为他不觉得玩具是没有生命的,他认为玩具是他的朋友,它 和他一样,会饿、会渴、会哭、会笑。孩子读童话故事,或者听大人讲童话故事,他很快融入故事的情节中, 故事里的人就是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话故事对孩子来说,不是幻想,是真实的故事。
8 k' @2 y( O" o* v* }! Z5 Z; A       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现实。孩子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 。幻想对孩子的长大有重要的意义。
# [/ G0 G+ g1 b. X; T6 g* X  A6 l: }, u       孩子的幻想就是人类的梦想。幻想是创作和发明的开始。反应迟钝的孩子幻想世界很窄。孩子的幻想,需 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励。为什么有些大人会被觉得单调、乏味?很简单,他的童年生活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 为少听少读童话故事,而狭窄了他的想象世界,长大成人后,自然显得较少创意,让人感到他单调而乏味。显 而易见的,多读童话故事,可丰富孩平的幻想世界,增强孩子的想象能力。3 a# b1 a" W- r  O8 ~8 K
       第四,孩子需要学习做人做事,这是品格教育。5 d4 c( c# h( C: S/ i
       怎样和自己相处,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和环境相处,这是做人。事情要怎样进行,才容易达到目标,这 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别人也愉快;相反的,不会做人做事的,他难过,别人也难过。$ |, [# b- F% u, C! b; m
       和自己相处困难吗?当然,许多大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样和自己相处;不但别人讨厌他,自己也不喜欢自己 。不喜欢自己的人,表示他不能和自己相处。
6 w# I: Q- J; {, X/ B       和别人相处得好也不容易。动作、说话少考虑别人,多考虑自己的,在大人世界里处处可见。这种人也许 不讨厌自己,但是别人人定讨厌他。5 a* m& [% r" S
       和环境相处得好更不容易。因为环境有所抱怨的话,不会马上反应,不会马上给你脸色。当代发现环境不 高兴的时候,你差不多没有时间后悔了。随便丢垃圾袋,随便砍掉一棵树,不节省用水,不节省用电,不节省 用纸……都是和环境作对的行为。
% v2 Z- x7 M- P0 a4 O3 F! o6 X       人和人在一起,游戏或者工作,都不免有冲突。什么时候坚持己见,什么时候让步,怎样让步,让多少。 这是很难的决定。做一件事情,如果纯粹只是一个人的,不妨埋头苦干,不理别人。但是一牵涉到别人,你就 要考虑别人怎么想、怎么讲。这些都是做人做事困难的地方。
8 `3 ?4 m' N  s; n" D1 B       做人做事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困扰着孩子。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教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
7 x' P0 }# I0 z, [: J( Q! q, D3 _; b       第五,孩子需要认识人生,这是生涯教育。
8 m' W: \( g9 J# S4 v% o       孩子要长大,最后要成为能独立生活的大人,因此,在童年的时候,多认识不同的人生,就不是哲学上的 考虑,而是实际上的需要。) x7 E& v8 J# |6 X( Q: Z: v
       “我长大要做什么?”这一个问题并不困扰着孩子,孩子认识人生,是从看电视卡通和电视连续剧,讲童 话故事和连环漫画开始。故事中的主角(英雄或者美丽的公主)就是孩子最早认同并想模仿的对象,而主角的 冒险经历和神奇遭遇,就是孩子最早想要体验的生活。9 R" O. ]  a3 V
       孩子上了学校,课本上的大人物: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将军、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政治家……是他们 另一个认同并想模仿的对象。2 V8 Q* V# S4 n0 ~9 I# |* x
       当孩子向往的目标锁定于有限的几种之后,对他自己,挫折将多于鼓励;对别人,他将很难识别的方向的 成就。显然,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人生之路百条千条,条条道路认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许多动人、感人之处 ;所谓“行行出状元”就是这种意思。4 D( ^, Q1 @$ I1 [4 y6 F
       尊重别人的选择,努力于自己的方向。只有人生认识广泛的人才有这样的胸襟。
# W) P7 s5 D; `3 ~6 d+ \/ ~       第六,孩子需要培养智慧,这是思想教育。" |( `9 A8 z! [3 }, P
       有人累积了许多经验,但是他不能从中得到教训;有人读了许多书,但是他不能从中得到心得;有人获得 各方传来的消息,但是他不能分析和判断;有人现象呈现在他面前,但是他不能看出意义。这种人,我们便说 他缺乏智慧。
8 Q' W( p3 X0 R/ C. Q5 b) S  i       什么是智慧?智慧,简单说,就是创造新东西,创造新观点的能力。他不但比别人能更快从现象中、消息 中、知识中、经验中读出不同的意义,而且能从中发展出新的技术、新的发明、新的作品、新的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3-26 15: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宪兵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3-26 16: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花世界旡奇不有!教育孩子融入社会!在困难中学习丶生话丶成长丶锻练最有成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3-26 23: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培育后辈人生大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12 07:15 , Processed in 0.061753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