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2157|回复: 8

每年回家几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12-10 12: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1+1=2”开始,我们一生都在做着无数的算术题。上学时,算术题是必须完成的作业和考试;工作后,开始算计收入,算计开销;结婚生子后,算计存多少钱可以买一套房,或是养一个孩子。可你有没有算过,自己还能陪父母多久?那么,不妨来做做这道最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亲情计算题”——假设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除掉应酬朋友、睡觉,你有多少时间真正和爸妈在一起?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爸妈能活到85岁,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爸妈相处多久?( c7 ^  r  q: ?% Z2 _6 n

    - f/ U! j* `" ?* ^- K+ {  一算只能再陪老妈25天3 o; z2 f- {8 P# S
      这篇引起全国网友共鸣的帖子,最早出自于山西晚报的网上聊吧里。自从一位网友将这张“亲情账单”晒在网上后,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不少人恍然意识到,未来见父母的次数竟然少得只能以“次”来计。  }( P! ~( ~  w
      网友“陌路花开”的回复让人心生酸楚:“这辈子,我也许只能和妈妈相处25天了。毕业之后留在重庆上班,一年也就春节回家一次,真正在家的时间不超过5天。5天里,大概还有3天出门应酬、聚会。剩下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和上街购物,真正能陪妈妈的时间大概只有20小时。我妈妈今年55岁了,如果上天眷顾她能活到85岁,在她最孤独的那30年里,我能在她身边的时间不超过600小时,也就是25天,还不到一个月!”她说:“算出结果后,我哭了,觉得很愧疚,对不起妈妈,我好想马上见妈妈一面。”
    . k  M* I5 f, M3 K$ N0 m9 M  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范沈明也做了这道题。“毕业后我一直住在家,父母白天要上班,所以真正相处的就只有晚饭那1小时的时间。我每周大约有3天在家吃晚饭,也就是说,我每周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只有3小时,一年就是156小时。妈妈50岁,假如她能活到85岁,我能陪他的时间是5460小时,相当于227.5天,也就是7个多月。这还不包括我以后结婚和他们分开住的情况。”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汤永隆也做了这道题:“我妈妈今年70岁,住在台湾,我每年会休假1个月。假设她活到85岁,我回家每天都能陪她8小时,那么我还能陪她3600小时,也就是150天。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没有疾病、意外,没有额外的应酬,实际时间肯定还会缩水。”
    ; q4 e+ ^9 }# j  儿女是父母的全部,而父母在儿女心目中又占几分?很多算过这道亲情计算题的人,都忍不住掉了眼泪,忏悔于自己对父母的这份情感疏忽。现代生活让他们忙坏了,占走了大量尽孝的时间,父母反倒成了被忽视的一角;有人甚至在父母去世时都不在身边,只能一生追悔没有见成最后一面。$ A0 ]. l6 ?0 [5 ?. z# ?$ H( }1 m
      现代人出现孝道缺位
    4 h' W- u5 P3 E" g6 t+ [, n  每个人都会渐渐长大,渐渐离开父母的视线。学校、社会、朋友、恋人、异乡、漂泊……都在一点点拉开我们与父母的距离,而一年中留给父母的时间却是缩了又缩。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心理学副教授岳晓东说,对很多人来说,尽孝永远是“未来时”和“未完成时”。如果明晚不用加班,我就给爸妈打个电话;如果周末没有饭局,我就回家看看;如果我有时间了,我要带父母出去玩;如果我有钱了,我要买套大房子把他们接到身边……) E2 w& |/ R- M0 O
      “很多人会为这样一道亲情计算题动容,就是因为他们虽心存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但往往想得多、说得多,却做得少。”岳晓东解释道。汤永隆也表示,还有一个可能,在计算的过程中,人们看到的不光是数字,而是曾经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儿时天天依偎在父母身旁,到现在分隔两地见面次数少之又少。“这样的一个计算,会启动我们与父母直接的感应装置,让很多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作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说。
    & P" h3 W2 k- Q  之所以会出现“孝道”的缺位,一是源于父母本身对子女的教育。岳晓东表示,许多中国父母过于以孩子为中心,以至于父母永远记得孩子的生日,但很多人从来没给父母过过生日。这种教育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也会以自己为中心,而很少念及父母的感受。二是很多人都觉得“来日方长”。对谁说忙,都不如对父母说的理直气壮,以至于陪伴父母的计划总会一推再推。殊不知,父母会在我们的忽视中快速老去。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那原本有限的亲情数据,在我们的账本上不停递减,有朝一日总会归零。5 u$ J* I8 n/ [: L. K3 p
      一个电话、一次庆生、一个红包,随时随地传递牵挂; o9 Z; \' [  x, c0 _6 O9 V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岳晓东认为,很多人自己当了父母后才会明白,父母对于子女的要求其实很少,无非是时常联络、报个平安、嘘寒问暖。而对于不能守在父母身边的人,我们也请多位专家给出了“尽孝之道”。
    9 L' u$ a  d: N$ V0 b) w: Q. x- g/ a2 [  1.规划好自己的生活。汤永隆说:“子女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早些成家,和周围人关系和谐过得开心,就是解决了父母最大的后顾之忧。”一定不要过度依赖父母,把他们当成生活上的“提款机”和情感上的“垃圾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也认为,要让父母觉得,我的孩子是最靠得住的,这就是最大的孝顺。“对于我的一对儿女,我不要求他们天天在身边守着,但在我们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一定要能挺身而出。”  d9 x; v; K! E; r2 _0 b0 I3 m
      2.勤“请安”。古代的大家庭中,都有请安的制度。现在,如果我们和父母在一个城市,请安可以是每周看望一次,或带着父母出去玩;如果分隔两地,可以定好每周打1—2个电话,这个电话要由子女主动打。这种制度应该严格执行,不能用忙、累、没空当理由。既然能把陪父母的时间拿来工作、娱乐,应酬,为什么就不能从这些时间中挤出点陪父母呢?$ C0 X; d# K9 d! f% l0 Y( w, y
      3.多说“废话”。在和父母交流时,多说些“嘘寒问暖”的废话,甚至多听父母的唠叨。比如问问父母三餐吃了什么,去哪儿玩了,这些家长里短的话题,才最能显出亲人间的亲近。汤永隆回忆道:“我在日本上学时,有一次从电话里听出妈妈有些不对劲,再三追问,才知道她刚动完手术。”很多父母怕孩子担心,有困难、生了病会瞒着不说,做子女的一定要上心。
    9 ], L9 P3 O, [" B+ M0 t5 b  4.给父母庆生。虽然很多老人嘴上说“不愿意过生日”,但子女不能不当回事。平时的生日可以亲自下厨给父母做顿饭;五十、六十、七十这样的大寿一定要隆重过,儿女尽量全回到父母身边。祝寿不仅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让父母自豪的一种方式。
    ! `8 s7 Q# u4 M' ~, K  5.过年给父母发红包。孩子给钱父母总会推辞,不管他们是真的不需要还是嘴上说说,每到过年,建议有收入的子女都给父母发个红包,老人给孙子辈的压岁钱也可以从这里面出。* B" l8 x5 p4 \: n# @$ Z( X0 N
      6.让父母享受“隔代亲”。父母对于孙子和外孙辈,是永远看不够的。自己成家有了孩子后,一定多带着孩子去看父母,每次打电话时,也要鼓励孩子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多说话,这就是让父母最高兴的事情。' Z1 a3 m8 m: @0 q  e  p! t
        《生命时报》 (2010-12-10 第01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10 15: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回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10 18: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之亲,无私的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23: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回家几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23: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回家几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11 15: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也就过年回去一次,也就20来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12 12: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常怀感恩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6 14: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9 08: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7-31 19:55 , Processed in 0.061778 second(s), 17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