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2361|回复: 7

大学毕业生求职:四大“心理效应”不可忽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11-24 19: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样都是大学毕业生,到就业市场应聘,为何有人马到成功,有人却屡试不第?这里有个“第一印象”问题。
    7 {0 `6 c/ b( O; M; M, ~3 d) k2 c- X, Y5 |8 e8 k
    据心理专家介绍,首因效应、近因效应、鲇鱼效应、晕轮效应等,都是心理现象的规律,只要求职者巧加利用,肯定会在第一时间里迸放光彩,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占得就业先机。求职者不妨一试。
    % J8 ]" [( z( @4 L) c
    ( {3 h9 _" t0 y% M首因效应:穿着张扬让人惊
    + w  x4 v) D4 o# U! X% y; a" ~2 y5 Q2 d" |8 f7 p% l
    案例:小杨是工科名校毕业生,专业对路、成绩优良,在厚厚的应聘材料中脱颖而出,入列预选名单。但她面试时,穿着过于新潮:鲜艳的短上衣、破旧的低腰裤,很夸张地戴着热带风情的大耳环,一进门就让由高级工程师组成的考官们一愣,考官们没问几个问题,就结束了面试,结果当然是她被淘汰出局。 / A1 o. R( D1 R% u* H

    6 A+ u; _3 u7 k点评:“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第一印象能够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面试中首因效应的作用不可小瞧。虽然考官的“印象”标准不一样,但总体来说有些标准是一致的,这就是:踏实、开朗、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坦诚、机敏、干练的人,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理工类专业要求“踏实、耐得住寂寞”,而小杨的穿着,却给招聘考官留下了“华而不实、喜欢张扬”的第一印象,她的出局,是自然的了。 - u/ x6 g, e7 Y" j. V
    $ i1 b& ~5 j" c# v( v& q* i. A+ a

    9 Y1 K/ D& q' q) q& }+ m' N" M' b近因效应:相貌平平却自信
    7 f: W6 _  O  h+ P; C! H0 |- k1 h8 v6 F/ g
    案例:毕业生小林是个相貌平平的小男孩,到一个单位参加面试,进考场后,考官只轻描淡写地问了他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是哪个地方的人等几个问题后,就说面试结束了。正当他要离开考场时,主考官又叫住他,说:“你已回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评委觉得不怎么样,你对此怎么看?”小林立刻回答:“你们并没有提出可以反映我的水平的问题,所以,你们也并没有真正地了解我!”考官点点头说:“好,面试结束了,你出去等通知吧。”结果是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 1 b& v0 d' M/ U
    0 n' F1 ]1 Q4 ]+ g% D, q
    点评: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这就是“近因效应”。其实,考官第一次说面试结束,只是做出的一种设置,是对毕业生的最后一考,想借此考查一下应聘者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如果这一道题回答得精彩,大可弥补“首因效应”的缺憾;如果回答得不好,可能会由于这最后的关键性试题而使应聘者前功尽弃。 ! B# m4 w, g( d% u" R. y% @4 X

    : f4 x( U4 G( Z% o; o- S* W鲇鱼效应:组织应聘显活力 & c3 ^1 ]) M( `! a" B& D' z4 f( g
    2 h4 h) j2 E+ e
    案例:小陈是班长,他希望班上同学都能尽快地有个好工作,所以每次参加应聘活动,他都会成为热情的组织者,在应聘场上,帮助同学出谋划策,并让男同学为女同学在热门单位拥挤的招聘台前开路,一起递上简历等。他的简历还没递出,就有几个单位主动来询问他的情况,有一个单位发现他和自己单位的用人需求对口,立刻就问他有没有意向到他们单位应聘。 * M9 B+ D! K$ c6 A- o3 K' E" r

    2 S- s: n% k0 y3 @  m5 [! Z4 K/ ~点评:小陈无意间展示了“鲇鱼效应”。鲇鱼效应源于一个典故。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可上市的沙丁鱼只有一位老渔民捕的鱼是活的。其奥秘在于:他在捕来的沙丁鱼中掺了少量的鲇鱼,使得捕来的沙丁鱼一直保持兴奋状态,活蹦乱跳的,所以能卖出高价。“鲇鱼效应”在人才学中泛指与众不同的人、能给群体和企业带来活力的人。这样的人最受欢迎。招聘时,特别是在人才市场上有众多毕业生时,招聘人员会非常注意观察每一个人的表现,应聘者中,谁最有活力,谁最有创意,谁最受青睐。集体面试时,也一定要注意“鲇鱼效应”。如果轮到你发表意见时,要力求主旨明确,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方能脱颖而出。 6 t* r: K& V# ^

    5 N- Z. H' H' @- S2 j$ C6 s晕轮效应:“班门弄斧”读画报 / a& e7 R  S/ |9 e) ~" f! O0 n

    ( Y4 e5 v$ _5 j3 w( I; {案例:小刘是个专科生,和一群本科生、研究生(Q吧) 一起到外贸单位应聘,他知道如果就那样简单地递交简历,肯定没有一点希望。他想了个点子,在中午招聘人员吃午饭时,他拿了一张全英文版的画报在招聘台前,有滋有味地在那儿阅读。当招聘人员被彩色画报吸引过来之后,他就用流利的英语(Q吧)给他们讲画报上有趣的故事,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招聘人员收下了他那只有“专科”学历的简历,他也成功地被招进了这家单位。 ( i+ w+ P( r; v9 ]

    % I) T# Z( t* Y8 P4 |点评:晕轮,原指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晕轮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甚至是弱点。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晕轮效应,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一定会给招聘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对方的赏识,取得应聘的成功,就如专科生小刘一样。当然,在运用这一效应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刻意制造“光环”效果,那种虚妄的行为,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09: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09: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25 09: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8-13 16: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8-13 17: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8-13 17: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 21: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9-3 15:03 , Processed in 0.056702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