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20741|回复: 100

崔氏源流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18 16: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氏源流考) V% f* D1 T1 L6 c& t! l
崔量
& g* |* ^; V3 W' p) e0 r( ~二零零九年八月十四日 于加拿大
8 {1 s8 y0 F; ?: V& q" @& v6 q

7 c0 `5 F% n2 C( M" F7 [
- K- ^' |' X: n: g5 W* U 崔氏为齐国公族之裔,齐丁公嫡子让国居崔,子孙以邑命氏,遂为崔氏。关于崔氏的得姓史,现存的古籍和墓志记载甚少。南朝裴松之注的《三国志》引用了《(博陵)崔氏谱》的崔氏世系。此谱是出现于正史里最早的崔氏谱牒,而此谱之前必曾多次修谱。可惜的是,崔氏家族屡遭浩劫,再加上历代战乱、迁徙、灾荒等各种原因,崔氏统宗谱牒于宋代以后便绝迹于世。当今国内的崔氏支派除数支以外,其余支派只能追溯到唐代或以后的始迁祖。当今的崔氏谱牒所记载的姓氏源流多数引用了《元和姓纂》、《新唐书》等文献的记载,而源自宋代或以前的原文资料则甚少。笔者不揣简陋,将多年来所搜集的资料和相关思索梳理出来,供崔氏宗亲和研究者参考。' t5 T1 {+ i3 ?8 X1 P% L* O& c
3 s. t/ _$ O0 W5 h
一、文献所记载的崔氏源流
8 Z/ ?9 n0 Z- S. I7 p& K2 Y$ j

: x7 s! o( m3 Q3 N$ W' ]- p$ F4 K5 w  H7 E" {$ ]; }& u, @" `
崔氏源出西周时期的姜氏齐国。宋吕夏卿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以下简称《世系表》)记载:“崔氏出自姜姓。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宋郑樵的《通志》有同样的说法。(唐林宝的《元和姓纂》虽记载:“伋生叔乙,让国居崔邑,因氏。”,但因此书早佚,存世本为辑佚本,笔者不取其说。)除此以外,唐代的崔氏墓志均有相似的说法。卢僎撰的《唐故光禄卿崔公(瑶)墓志铭》记载:“子季之让继延陵,乃瓜崔邑。”李华撰的《太子少师崔公(景晊)墓志铭》记载:“丁公之元子,曰季,克让,乞归老于崔,氏宜乎其盛也。”由此可见,崔氏确实为齐丁公嫡子的后裔。

7 N) @8 i( `2 u) u- u, D7 N1 R& V3 Y; y1 b$ Z
根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吕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齐乙公继位,其兄弟季子则食采崔邑。《世系表》记载:崔邑,“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是也。”除了以上文字以外,古籍对崔氏得姓没有详解。“季子”是否崔氏始祖的名讳?季子何时,因什么理由退居崔邑?以下笔者一一考证。

$ [* [; x2 ^7 X, Y4 p
: k7 d: u6 B/ F1 e3 W二、《(河东堂)吕氏家谱》介绍
9 j+ h8 G; A3 P, }/ F7 ?# `3 G
  R% C+ m# \4 }9 I
《(河东堂)吕氏家谱》(以下简称为《吕氏谱》)出自姜太公第二十五世孙吕不韦之手。吕不韦根据当时存世的吕国和齐国史,初修了《吕氏世谱》,后经第三十二世孙吕猗、第五十三世孙吕濛之、第六十二世孙吕温、第七十七世孙吕彦明等多次大修。此谱的后人虽历代有续修,但因过程中谱牒遗失和损毁,很多原文资料已佚。近年,吕彦明所修的明代《吕氏谱》被吕氏子孙寻获,笔者在加拿大联络到寻获此谱的吕先生,而且从吕先生取得该谱的相关资料。《吕氏谱》现由政府相关学者研究和整理。

: Q3 @3 R6 g. W* i$ b. N* F  L9 A: m8 W* s! `3 p# |7 ~7 I
《吕氏谱》是考证崔氏源流的关键性材料。它不但记载了历届重修的吕氏谱序,更保存了历届重修的世系原文,其中包括炎帝至伯夷的世系、吕侯世系和齐侯世系三个与崔氏源流有关的世系段落。笔者曾搜集和考证过无数炎帝到齐太公的世系版本,其中有伪造的、有攀附的,有时间颠倒的、有简陋的……而《吕氏谱》所记载的世系表则是这些姓氏谱系的鼻祖。在此谱被发现以前,谱牒研究者多以湖南鄂州的《姜氏统谱》(以下简称为《姜氏谱》)所记载的《大唐敕修烈山四岳天水郡古谱总世系》为最早的炎帝世系,但《吕氏谱》的出现推翻了《姜氏谱》的世系版本。

- D7 a8 y. N: v  E
5 \5 ]- ]& a( D; B7 b 《姜氏谱》的世系自正公以后与《吕氏谱》大致吻合,但正公以前的世系则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姜氏谱》把正公接到启公之下,但根据《吕氏谱》记载,启公是属于伯夷的另外一个支系,而正公其实是“允启”公之孙。启公和允启公之名相似,可见《姜氏谱》的世系不是没有根据,而是历代续修时因资料残缺而导致世系接错了地方。笔者后来重新翻阅了国内其他的吕氏、章氏和许氏古谱,发现这些谱系虽然简陋,但都与《吕氏谱》的记载一致。《吕氏谱》的历代续修连贯性和与其他谱系的统一性使其成为当今存世最详实的炎帝、吕侯和齐侯的谱系。炎帝到允启公之间的世系不在此详列。

+ N( K) t! N# K/ M2 w1 K3 U. q' }$ l& [+ {( z! G; U
三、崔氏始祖名讳
9 [7 Q) m4 ?3 E

" U8 q: M1 [3 @' f 《吕氏谱》不但记载了炎帝、吕侯和齐侯的传承世系,而且记载了齐国公族姓氏分派的资料,其中包括崔氏始祖季子。《吕氏谱》虽已寻获,但因缺失严重,在修复此谱时,吕先生遵循原著,删繁就简,重整了谱系。以下为《吕氏谱》所载的齐丁公和季子列传,原文为繁体字:

, }9 D  t, |4 d) U# u
& U/ C+ d* X8 g) N2 S$ S“五十五世 丁伋,字丁春,谥曰丁。尚公长子。乙公继。配钧陈氏生:四子德兴,五子德立。姬氏生:长子德囗,三子德囗。 齐氏生:次子德仲……
0 P$ h; z) M, j5 t

- v' u" Y8 }8 r7 i1 x五十六世 季子,名德兴。伋公四子。齐国君位继承者,让位于弟叔乙,食采于崔邑,受封崔地,为崔氏始祖。生穆伯。

8 \' D4 _# _: I; i( \
; m3 d- l+ }2 }  v& t+ |+ j五十六世 叔乙,名德立。伋公五子……”
* a/ B: }7 P4 l8 r% L& K( {
. |* B$ w5 Z/ V' c
二零零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在河南登封召开的第一届崔氏崔氏历史文化研讨会上,各省的崔氏历史研究者曾讨论关于“崔氏始祖名讳”的课题。会议上研究者达成了“崔氏始祖为季子”的结论。在讨论到季子在兄弟间的排行时,有研究者提出“季”为“伯、仲、叔、季”中的第四子,但因佐证不足,未作结论。根据《吕氏谱》的世系表,第五十六世丁伋公之子均为“德”字辈,若按每人的次序排列则发现:

/ L! Q2 T4 w2 i( J; r3 @, V7 V, b% c2 l8 e2 r% U( d6 z/ V
长子懿伯,名德囗# P% k) N& b+ \
次子德仲! c  j2 a' r9 K5 f) A! B9 y# _
三子聂叔,名德囗
' I: |2 G3 L2 ]' R. }; f四子季子,名德兴6 a9 v5 O& o$ e
五子叔乙,名德立

2 \. R9 r) h/ U+ `7 _* Z7 H) I% X& l1 O2 T
除了五子叔乙以外,长次三四子均以“伯、仲、叔、季”为名称。《吕氏谱》不但记载了崔氏始祖季子的实名为德兴,而且还记载了季子的母亲姓氏和季子的排行,揭开了崔氏始祖之谜。笔者从另外一套《吕氏家谱》寻获太公和丁公的配偶姓氏和名字,但需另外考证,不在此详列。
( ]2 w9 c8 u- m3 f9 ^& N

, h( U' j( l$ x  L四、让国居崔的时间
% c& V: t1 t$ d  }5 v1 H

, t& Z: h2 O9 X! V 季子让国居崔的时间,古籍和崔氏谱牒虽没有记载,但可断定为乙公继位之年。因正史没有记载乙公继位之年,笔者先从太公和丁公生卒和在位时间来考证。

# i. I$ q0 @" P: N0 o/ m& x$ X  K: [' C+ K3 D6 q( h- q
太公在位之年,可从《夏商周断代工程表》和《齐太公吕望表》两个方面考证。太公因佐周灭商有功,在西周建立之年被周武王封于齐。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表》,西周建立在公元前1046年,而这年应为齐国建立和太公登位之年。根据《齐太公吕望表》记载:“(晋)太康二年,县之西偏有盗发冢而得竹策之书,藏书之年,当秦坑儒之前八十六岁……其《纪年》曰:‘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参考年数,盖寿百一十余岁。”其中的《纪年》就是战国年代的《竹书纪年》,是离太公逝世最近而且记载最明确的存世史料。综合以上两个年份,太公于周武王元年(公元前1046年)登位,卒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15年),在位三十一年,丁公继。
9 K( |* N5 r5 k( l1 s- u; b
0 r3 f% x2 m0 |, I( o3 R
正史没有记载丁公的生卒年和在位年数,但史学家陈直在《史记新证》里指出:齐丁公之子齐乙公,乙公之子齐癸公,三代齐侯以天干“丁”、“乙”、“癸”为称呼,而不是谥法。陈直认为是以逝世之日为称呼。《吕氏谱》记载:“康公十六年,追封丁公,赐谥曰:‘丁’”。按《夏商周断代工程表》,周康王十六年为公元前1005年,而公元前1004年为丁丑年。丁公卒于丁丑年,与陈直的逝世时间之说法吻合,只是不是逝世之日,而应该是逝世之年。康王在丁公逝世后一年追封丁公,赐谥曰“丁”。综合以上两个年份,丁公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15年)登位,卒于周康王十五年(公元前1004年),在位十一年。
5 T8 u6 W& ]) h4 E, _" i2 B
从丁公卒年来看,周康王十五年(公元前1004年),丁公卒,嫡子季子本应继承齐侯之位,却因某种原因而退居崔邑。弟弟叔乙继位,是为齐乙公。按今年为公元二零零九年,崔氏始祖季子让国居崔至今已有三千零一十三年!
5 L1 L- r- v: m2 Q1 V3 \, ]0 d- B% S) J$ x$ l# X
五、让国居崔的原因和崔氏得姓

! C% f, A+ [4 n' f8 g7 w: ?
: G( M& l& g) x5 ^5 o 太公卒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15年),享寿一百一十余岁。丁公在位仅有十一年,而且根据《吕氏谱》记载,丁公为太公七子中的长子,丁公卒时应有八九十岁了。周康王十五年(公元前1004年),丁公第四子吕德兴(季子)让国居崔,季子当时已经到了中年了。根据李华撰的《太子少师崔公(景晊)墓志铭》记载:“丁公之元子,曰季,克让,乞归老于崔,氏宜乎其盛也。”和《吕氏谱》记载,笔者认为让国的理由是因为季子觉得自己已经年老了,希望把齐国让给比自己年轻而且有能力的弟弟治理。他选择像尧舜禅让一样,让位于贤,而自己则退居崔邑。叔乙继位为齐乙公后,把崔邑封给了季子,季子的子孙世代享用崔邑的租赋。
& Q9 ]6 w" z- e( Y' B
( s% [8 [0 F3 k/ ^; o
季子虽然退居崔邑,被崔氏子孙尊奉为始祖,但是季子并不是第一位以崔为氏的人。季子如其父亲和祖父一样,以姜为姓,以吕为氏,称为姜季子(姜德兴)或吕季子(吕德兴)。根据崔恕撰的《唐故登仕郎常州司士参军袭武城县开国伯崔府君(千里)墓志铭》记载:“至穆伯世,食邑于崔,遂得其氏。”、崔倬撰的《唐故将士郎守江陵府江陵县尉清河崔公(芑)合祔墓志铭》记载:“其后,穆伯以让国之后,食邑于崔,因为崔氏。”、唐故朝议郎前行括苍令崔府君(恕)墓志铭》记载:“其先出自有齐尚父之裔,有穆伯者。我求懿德,为齐大夫。食邑命氏。”、崔干撰的《囗故囗书郎使持节曹州诸军事守曹州刺史赐紫金鱼袋清河崔府君(翚)墓志铭》记载:“至穆伯食邑于崔,子孙因氏焉。”等,以崔为氏的第一人应是季子之子穆伯。穆伯为了纪念父亲让国之德,以邑为氏,称“崔穆伯”,其子孙延之。

  @( @/ c' j7 h$ l1 Q6 l& T; n& y3 ~/ `  w+ ]% L
六、再说崔氏源流
0 i$ A# L7 y! |( q( \3 O) }

) v3 Q/ g- V! r# g1 I# M: c 笔者根据《吕氏谱》和正史考证后,总结出的崔氏得姓史:

$ B0 H! K( l# e- r$ x! z5 b9 h
. t. v5 t  ~( J( B# p0 Q9 t 崔氏源出少典氏长子炎帝姜石年。姜石年(第一世)传姜临魁、姜承、姜明、姜宜、姜来、姜里,共七代炎帝,后传至姜伯夷(第十七世)官舜为四岳,助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姜伯夷为第一代吕侯,其三子吕明子继之。其后世子孙均以吕为氏。迨吕墨台(第三十世)登位,被復赐姜姓,自此吕姜不分,后世延之。商代吕氏多为殷商外戚,吕伯錂之女(第五十二世)为周亶父妃、吕豫伯之女(第五十四世)为纣后等。吕国到商末共传三十八世,四十三代吕侯。商周之际,吕望(号尚涓,第五十四世)助周伐商有功,分封于齐,为齐太公。太公生七子一女,长子丁伋,字丁春,继为齐丁公。丁伋公(第五十五世)配钧陈氏生第四子德兴(号季子)和第五子德立(号叔乙)。德兴公(季子)是丁公的嫡子,本应继承齐侯之位,却让国于弟弟德立公(叔乙),乞老退居崔邑。德兴公(季子)生一子穆伯,秉齐政为齐大夫,以父让国之德,命邑为氏,遂为崔氏。

! N: E! K! O& D* z% d7 s( C
- R1 [% g4 w" b* I% b《吕氏谱》揭开了崔氏始祖名讳和排行之谜,而且完善了崔氏统宗世系。希望崔氏子孙可以把这段历史保存好,让崔氏始祖吕德兴让国之德可以流芳万世!

+ d/ c$ L. t% z. e, W- l% W& _
! B9 q) I4 i, ^0 @& q0 u( [
崔量 ! t+ ?' m' o+ v
二零零九年八月十四日 于加拿大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4 收起 理由
崔建锋 + 1 专家啊!!
崔永松 + 2 优秀文章
崔兴威 + 1 珍贵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发表于 2010-7-18 17: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吕氏谱》揭开了崔氏始祖名讳和排行之谜,而且完善了崔氏统宗世系。希望崔氏子孙可以把这段历史保存好,让崔氏始祖吕德兴让国之德可以流芳万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发表于 2010-7-18 17: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吕氏谱》不但记载了崔氏始祖季子的实名为德兴,而且还记载了季子的母亲姓氏和季子的排行,揭开了崔氏始祖之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18 18: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发表于 2010-7-18 18: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崔量)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18 22: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7-19 00: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史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7-19 00: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崔量本家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19 08: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11-9 21:19
  • 发表于 2010-7-19 17: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11-28 12:44 , Processed in 0.055711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