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8-17 10:15 |
|---|
|
崔志兵:时刻不忘“传帮带” 自力更生摘“穷帽” G: c* d9 p4 B4 z1 D" }& M: [
——记龙坪乡脱贫示范户崔志兵5 _4 |/ e! l7 a! T: y7 s2 F
来源:中国建始网 编辑:曹贤炜 8 m& V- R2 G' W# q( a4 D1 H
特约记者 冯平 通讯员 王勤富、毛圣娇1 ~7 \. q: t) z1 h J
3 e) k6 _, P7 Z. M, }; N; Q龙坪乡黄金淌村,群山苍茫,土地贫瘠,条件艰苦,这片神奇土地曾经沧桑的岁月,演绎过百姓的凄风苦雨,亘古荒蛮的山道上挣扎着“肩挑背磨,只身难养”的先民。长期以来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户户无稳定收入。: [2 Z+ V7 |4 M; g/ c
, `6 S% G2 Z) L! N% r' E崔志兵,就是这里三组的村民,今年40岁,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系统,其女儿现在民高读书。在致贫以前,他本人思想比较保守,没有发展的动力,家里收入全靠他一个人在附近打零工赚取,生计难以维持。
" ]# A( o$ I' n( v! O5 Z
$ z$ Y* K, P& O因学致贫挑重担易地扶贫迁新居
: M& q, [1 i& x
a( n2 Z, @: R0 ]由于收入微薄,妻子受不了又苦又累的贫困生活,丢下女儿离开了丈夫,离家出走,一去不返。面对生活的困境和命运的考验,面对女儿上学的重担,崔志兵当时眼泪往肚子里流,他说,“困难是明摆着的,关键是从什么角度看问题。”从此,他毅然决然挑起生活的重担,心里发誓一定要干出个名堂,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窘境。' X! @. [9 X1 K: ]% Y) A& {
# Q/ S2 _4 M# b$ `, ?! V5 m# D0 `6 p% H9 m
鉴于崔志兵家住房条件十分差,可以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6年,按照要求,崔志兵在离老屋100米左右自筹新建了住房,并按政策主动将老屋宅基地复垦为耕地,为当地易地扶贫搬迁户正确执行政策作出了榜样。搬入新家后,他一个人将家里外头打理得有模有样,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庭院有花,家中有书。
* c. n# Q# [) \$ X' e5 B" @. h
; v1 z, C) y/ a" p8 B扶贫助力引项目自力更生结硕果% t" D& E8 y/ N' M. R: k
7 A* ]1 d' Y6 W+ ?; U* \5 s1 f
此时的崔志兵一贫如洗,连女儿读书学费都拿不出来。手中无网看鱼跳,想发展生产、想做生意缺乏本钱,万般无奈之下,想到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种植蔬菜项目。他肯学肯干,结交了很多种植技术能手,他为人耿直,做事认真,乐于助人,也对市场行情有所了解。为了提高技能,他从乡文化站、村图书室借回来有关资料阅读,并不断请教技术人员传授种植技术。. U6 R2 x7 c% R- [" P
. A2 C' K, b* V" n5 ?& i9 m7 \
2017年,为增加家庭收入,供女儿读书,崔志兵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他在附近租了40亩种蔬菜、药材,一个人每天早起晚归,跑田间地头,跑市场销售。2018年初在政府的帮助下,崔志兵办理了4万元的金融扶贫贷款。他说,“有困难自己想法子解决,不给村支两委和当地政府提要求。”如今,家庭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让他尝到了创业的甜头,更加坚定了“政府帮忙扶持,自己更要努力”的信心。
+ n, ]" T8 [. H
' m4 ~4 o: W) ^7 h8 O时刻不忘“传帮带”争做村里好帮手
& G( r5 s1 {$ W; ?1 {! S8 b7 I! E8 J8 U0 C+ M
“打甩手,甩不脱贫困;等靠要,等不来小康”,“等我脱贫致富了,我会带动别人致富,帮助村民脱贫。”这是崔志兵接受扶贫政策帮扶后发自肺腑的誓言。如今这个从贫困中走出来的汉子,没有失言。崔志兵不仅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等不靠,辛勤付出,勤劳致富,而且还非常支持村支两委的工作。他是村民代表,无论是开代表会还是和周围老百姓聊天,他都现身说法帮村支两委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入户宣传产业扶贫给村民带来的实惠,鼓励他们脱贫致富,激发他们的致富热情,引导困难群众积极参与其中,靠自己的勤劳双手脱贫致富。
# U& C3 b! D: H+ k9 r% j- i5 H. y8 s" S
其他贫困户看到崔志兵自主脱贫的路子越走越宽,也都抛弃了“等靠要”思想,靠自己双手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崔志兵配合村、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脱贫任务,成为了村支两委脱贫攻坚工作的好帮手。村民们对他评价也很高,认为他与妻子离婚后,没有消极颓废,而是一个人带娃读书,想方设法挣钱,是带头脱贫致富的榜样。! L6 w. {% s& K2 g5 j3 \ C
1 K7 `. ^1 S5 L1 O/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