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767|回复: 0

钟玉岩、崔与之友谊传千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9-4-1 17: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鹤山崔氏)钟玉岩、崔与之友谊传千古
    & X! u* w5 d5 [0 T' P: q8 T8 Y标签: 墓志铭 千古 制置使 太学 钟玉岩 萝峰 崔与之 鹤山崔氏 崔楚鹏       
    ) ?1 G9 @5 ]! h2 Q( O  宋朝议大夫钟玉岩、右丞相崔与之二人的千古情谊,在宋末元初广为流传,曾经深深地感动了钟、崔两姓子孙及当地的广大民众。* x# X% R, t5 W: j- O
       历代的《番禺县志》和《萝岗钟氏族谱》都详细地记载了他们二人一生传奇的动人事迹。萝岗钟氏族人中更长 期地流传着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和爱护的感人故事。
    * M+ k- L' q  x1 V5 ~6 L# f3 q6 r   如今,他们一起读书和生活了二十四年的地方——种德庵,尚完整地保存在萝峰玉岩书院中,崔与之为钟遂和、钟玉岩父子二人撰写的“墓志铭”,收录在《番禺县志》、《萝岗钟氏族谱》里;崔与之赠给钟玉岩的三处佳地,埋葬着钟遂和夫妇和其他的钟氏族人。
    ' s0 f- I0 K: f   乾道二年(1166年):钟遂和辞官回萝峰创办书院,教育l2岁的儿子钟玉岩及附近家庭贫困、无力入学的儿童。 崔与之父亲崔世明当时在增城沙村行医,便把当时只有9岁的崔与之送到萝峰读书。
    4 t9 L2 r- l- F* L! [" s   钟遂和见崔与之人品好,人聪明,又有上进心,非常高兴,便安排他和大他三岁的儿子钟玉岩一起读书和生活,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样严格教育、精心培养。
    - _( B7 p! h) }3 K- ^" e   四十多年后,崔与之为钟遂和补写墓志铭时,深情地说: “日惟延师教子及里中子弟之贫无资脯者。虽不才,如与之亦曾陪玉岩兄朝夕切磋,而公与太君视与之犹子,提携曲至,督课准严。所恨者,与之及四兄后膺显秧,公与太君,未及见尔!”& W5 S7 F( f" h8 g& O
       崔与之天生聪明好学,又得钟遂和的精心培育,钟玉岩的热情帮助,进步很快。到他27岁钟遂和逝世的时候,已经成为当地一名很有才学的秀才了。
    ( v4 s0 \7 K) d! g   崔与之在为钟玉岩撰写的墓志铭里,追忆到这段时间的许多感人往事:“予少时叨承宣议公提携训诲,俾与四兄同学同游皆在萝岗也。四兄争则长于予,学问文章则倍于予,而成进士独后于予,其殆大器而晚成者也。”% z& _5 w" E, D$ f
       钟遂和逝世后,崔与之继续随钟玉岩在萝峰勤学苦读,进步更快。不久,便高中举人。崔与之在萝峰的24年苦读,为日后在仕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他后来能成为一代名相、南海郡开国公,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8 y5 n( L* n& g( A3 \0 i   崔与之33岁时离开萝峰,赴临安入太学读书。三年后,他参加会试,高中进士,成为岭南士子由太学考取科举的第一人。
    5 V9 G; o# d+ l5 H* y   在此后漫长的三四十年里,钟玉岩、崔与之二人,各自在外地为官,分隔两地。但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经常书信往来、互相关怀,互相帮助。每逢两人同时回乡探亲时。都要在萝峰相聚一段较长的时间,重温青少年读书时的欢乐往事:联诗赋词、论对评文、探梅赏月,畅叙各地的韵事趣闻,非常愉快。
    5 r2 e7 C/ \) s5 o1 S7 m9 J! J3 `   嘉定十四年(1221年),崔与之在四川制置使的任上有家人从增城前往成都探望,崔与之问起钟玉岩的近况,得知他近来因钟遂和夫妇的坟墓受水蚁严重破坏,需要迁坟而经常出外寻找坟地,终日劳苦不安。于是,崔与之主动送给钟玉岩三处靠近萝岗的风水宝地,并为钟遂和补写了一篇流传至今的墓志铭。
    ; K4 R6 t6 h; {% q2 D   他在给钟玉岩的书信中,满怀感激地说:“余惟世伯昔曾卯翼与之,训诲与之,恩同父子,是兄考即弟考也。兄皇皇而营葬,求而弗得,弟心何安。窃愿于前留余诸穴,择其颇近兄乡里者,凡三处:日郁洞、日姜田。(在今镇龙金坑),日黄洞岭(在今永和岭头)并送以兄,永为茔域,一从酬昔年训诲之思,一从绵子孙世好之谊。兄倘如意,此札即为送帖。弟异日解绶方旋,悉将税户交割与兄,永为兄业。”
    $ P6 t; Y5 c* k$ W' @9 U% H1 Z0 M
    5 Q1 h( J% m4 K7 b% Q4 n. \
    / y8 s$ n4 I& g2 q( T崔与之写这封信给钟玉岩的时候,已经66岁,官居焕章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离开萝峰也已经33年了,但他还能像青少年时代,在萝峰二人同读同游时那样对钟玉岩满怀热情和尊重,这说明他们二人的友谊是牢固、深厚和长久的。1 n1 ~! }7 H+ s! K& N% d3 D& N
       宝庆元年(1225年),崔与之从四川辞官回乡途冲接到钟玉岩儿子钟仕绅的书信,得知钟玉岩逝世,便急忙赶回萝峰,为钟玉岩处理后事,并为钟玉岩撰写了墓志铭。% A9 l. K) \8 W) z
       在墓志铭中,他写到:“而四兄已告老南归矣,时予在邮札曲贺,并送以黄洞岭、郁洞及姜田三处佳城,少酬世好之谊。四兄已改葬考妣于黄洞岭,而命予作志。后年余,予辞归在道,闻四兄子仕绅札至,始知四兄终于宝庆元年二月十日!”  / R8 U4 C% l. b- l1 U% ~
     钟玉岩逝世后,崔与之经常帮助钟仕绅及其家人,直到他在1239年逝世。临终前,他把钟、崔两家数十年的故事和友谊,详细地告诉自己和钟玉岩的后人,嘱咐两家子孙永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钟大夫、崔丞相二人的情谊,流传千古。我们应该把他们这段史迹,连同崔与之为钟遂和,钟玉岩父子二人撰写的墓志铭,制成石碑,安放在当年钟遂和创办的书院——培育他们二人成材的地方——种德庵,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传世上,教育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11-28 12:20 , Processed in 0.059678 second(s), 17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