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2514|回复: 11

齐丁公 吕尚 齐太公 姜子牙家族成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6-16 14: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齐丁公,吕尚,齐太公家族成员
! R! G8 P# }6 i# D! K, W" h      齐丁公吕伋(?—前975年),姜姓,吕氏,名伋,齐太公吕尚长子,西周时期诸齐国第二代国君,前1014年—前976年在位。传位于嫡次子齐乙公吕得。
+ w) h0 ]* \; \  ?0 W家族成员6 Y# m4 \( s, S- G6 w: R
父亲:吕尚(齐太公)
. T# P1 b5 F" x, q姐妹:邑姜(嫁周武王)
) Q2 }$ ]. R* {& s7 W) X儿子:吕得(齐乙公)
1 S" O9 @7 w' l& e6 x孙子:吕慈母(齐癸公)
( W3 w5 D0 e3 _( I1 G; w( j
! B5 n3 \+ i0 F7 o5 }8 } 4 e6 w6 I# u0 r/ W- v; ?3 B
齐太公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  k, C; f, F. H9 g8 G# P
) D5 J6 ?8 d. B0 e
邑姜:生卒年不详,姜姓,齐太公吕尚之女,周武王姬发的王后,周成王姬诵、唐叔虞的母亲。据传她怀成王的时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 山西太原的晋祠就是供奉的唐叔虞和邑姜
7 U( R. |$ a+ ^% Z
+ B- V( _3 Q3 c& g5 ?' G  P2 H2 Z
1 Z3 d1 h0 s1 {9 M齐乙公吕得:(前?——前932年),姜姓,吕氏,名得,也称姜得,齐丁公吕伋的正嫡子,曾为西周时期齐国第三代国君,前975-前932年在位。传位给儿子吕慈母。+ [3 `1 h2 \/ m) T6 S* I: z

  O6 S. k4 X; {) }) T; R! P* t吕慈母:姓吕名慈母,又称齐癸公。中国诸侯争霸时代齐国的第四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齐国第一任王吕尚,他的父亲是齐国第三任王吕得。齐乙公四十四年(己丑,公元前932年),齐乙公死,其儿子吕慈母继承王位,为齐癸公。齐癸公五十二年(辛巳,公元前880年),在位52年的齐癸公死,其儿子吕不辰继承王位,为齐哀公。
* B! W7 g. @/ v) d3 f" n 4 B/ y; v2 c# K+ k1 e
% K# S7 ?$ q0 f- |: b1 [! M& u
姜子牙家庭成员:
2 n9 H# K" s2 M0 O  f# g马氏   申姜
2 V# D3 z, V; L0 ]* `" N# X2 N7 }3 L子女①儿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
6 k! ^0 V) ]9 H9 R* P       ②女儿:邑姜,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14: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书籍记载整理,不知分析的对不对 请本家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5-6-16 21: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资料不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6-17 11: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崔氏得姓始祖;吕德兴、世称【崔季子】是;乙公吕德的长兄、齐丁公姜伋的嫡长子、姜太公的嫡长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3: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本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3: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子牙共有15子:长子“齐丁公吕伋”姓姜讳社,字灶,生于公元前年1096甲辰年(商纣王子寿二十年)—寿终公元前年976甲辰年(周穆王姬讳满元年),寿121岁,于公元前1016甲子年(周康王姬讳钊六年)任齐国第二代国君—公元前年976甲辰年(周穆王姬讳满元年),在位41年、在周成王姬讳诵、周康王姬讳钊、周昭王姬讳瑕时期为周王室重臣。+ v" f, g. [+ D9 D

    8 \  e5 R$ [7 ?4 ^2 B次子:姓姜讳稷,字户,生于公元前年1084丙辰年(商纣王子寿三十二年)—寿终公元前年976甲辰年(周穆王姬讳满元年),寿109岁,(纪国--侯爵),在位89年。& `$ B# ]- X$ P/ n- J  a$ M4 L! A
    6 N/ \4 b  f# N2 L8 w% e# A
    三子:“齐乙公吕得” 姓姜讳山,字松,生于公元前年1060庚辰年(周成王八年)—寿终于公元前932戊子年(周穆王姬讳满四十五年),寿129岁,公元前年976甲辰年(周穆王姬讳满元年)任齐国第三代国君—寿终于公元前932戊子年(周穆王姬讳满四十五年),在位45年。  N; [" x* ?5 V5 Z/ c! I

    # d( }; ?; P% r, p% F. Y8 J四子:姓姜讳川,字海,生于公元前年1048壬辰年(周成王二十年)—寿终公元前932戊子年(周穆王姬讳满四十五年),寿116岁,(壬国—伯爵),在位96年。* W5 h+ ^! u8 t' T' `) Z( U7 d

    + f0 t1 T1 R7 C% R五子:姓姜讳孝,字悌,生于公元前年1036甲辰年(周成王三十二年)—寿终公元前932戊子年(周穆王姬讳满四十五年),寿104岁,(年国—伯爵),在位84年。: O# ?+ A! h# `. d% k% T

    ; n5 X. [2 B* W" |% v+ [六子:姓姜讳忠,字信,生于公元前年1024丙辰年(周成王四十四年)—寿终公元前932戊子年(周穆王姬讳满四十五年),寿93岁,(奇国—伯爵),在位73年。  \! }* d8 ?) x" k  @, e

    3 q& {, L. X: C) N( c& _七子:姓姜讳礼,字义,生于公元前年1023丁巳年(周成王四十五年)—寿终公元前932戊子年(周穆王姬讳满四十五年),寿92岁,(枋国—伯爵),在位72年。
    0 b( [% G" p/ A1 v. G" U $ J9 z3 E" O: e5 u+ B: l
    八子:姓姜讳廉,字耻,生于公元前年1023丁巳年(周成王四十五年)—寿终公元前932戊子年(周穆王姬讳满四十五年),寿92岁,(绍国—伯爵),在位72年。
    " C! ?: [( n  c. c 8 t4 u' g1 g: b7 Y1 j2 a5 z$ F
    九子:姓姜讳温,字良,生于公元前年1022戊午年(周成王四十六年)—寿终公元前932戊子年(周穆王姬讳满四十五年),寿91岁,(骆国—伯爵),在位71年。
    . ^8 x& Y2 }6 P2 D7 { ; h2 y9 u9 o3 v# Q9 a
    十子:姓姜讳恭,字俭,生于公元前年1022戊午年(周成王四十六年)—寿终公元前932戊子年(周穆王姬讳满四十五年),寿91岁,(铭国—伯爵),在位71年。
    ( l$ |6 h8 H5 Y0 T) w4 d 0 H( i$ X% @# m
    十一子:姓姜讳让,字敬,生于公元前年1021己未年(周成王四十七年)—寿终公元前932戊子年(周穆王姬讳满四十五年),寿90岁,(青国—伯爵),在位70年。& ]& B+ D/ G) @% a. t

    * p# i3 Y+ T5 l十二子:姓姜讳仁,字智,生于公元前年1021己未年(周成王四十七年)—寿终公元前932戊子年(周穆王姬讳满四十五年),寿90岁,(易国—伯爵),在位70年。
    0 D9 y/ [5 q  ]( r0 \
    1 V6 p) q$ U: G" U7 i) {十三子:姓姜讳平,字顺,生于公元前年1020庚申年(周成王四十八年)—寿终公元前932戊子年(周穆王姬讳满四十五年),寿89岁,(尚国—伯爵),在位69年。: k4 S. E( m' ^  ^  [3 Q

    ( }  O5 a0 E) h2 Z, g! K十四子:姓姜讳安,字康,生于公元前年1020庚申年(周成王四十八年)—寿终公元前932戊子年(周穆王姬讳满四十五年),寿89岁,(其国—伯爵),在位69年。
    ! i& c- T: g9 A& q
    + D5 ~% k1 v( Q- p9 H% u) e: j' i十五子:姓姜讳福,字泰,生于公元前年1019辛酉年(周康王姬讳钊二年)—寿终公元前932戊子年(周穆王姬讳满四十五年),寿88岁,(佐国—伯爵),在位68年。) A5 f1 R9 d4 @% E( W: Q1 k6 ]1 z
    以上是姜子牙和他的十五个儿子的情况,很难得的,特录来供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3: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姓氏有许多人看不明白,古代姓和氏与现代是不同的,姜子牙叫吕尚,周朝建立后被封于齐,死后谥号为太公,所以民间俗称他为姜太公。
    1 f% y% ?& S) J% U3 u' C
    ( @  Y" K* o1 ]; K$ e   姜尚正确的称呼应该是吕尚,姜是他的姓,吕是他的氏。吕这个氏是因为他的先祖在五帝时期曾被封于吕这个地方,于是他家便以吕为氏。
    2 h2 R2 [# t$ S% z/ ~* U. M- I 8 f1 c1 q& E5 `  p: j- F* g. m
        先秦时期的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先秦时期,姓是人人都有的,因为人要有婚姻,而姓的功能就是区别婚姻,使源自同一父系祖的人与人这间不致于通婚造成人口素质下降。到了周代从礼法更是禁止同姓结婚,即所谓的“同姓为婚,其生不蕃”。  b) M! s+ R( y: X0 E' ^$ b% C+ N
    3 {, |. R& Q" r7 r8 Y
         所以哪怕是一个地位卑贱的奴隶,都要有姓。而氏则不同了。氏是贵族身份的标志,因此只要不是贵族或贵族的后代,就没有资格有氏。
    9 J" k- n. r6 c" i- W/ n' b $ l3 M! J0 k6 C$ m
          氏从姓中分出,因此从属于姓。但是男姓贵族们在交住的过程中,他们并不使用姓,而是使用用氏。因此从男的称谓上看不出他的姓,如大思想家孔丘,字仲尼,我们看不到他的姓,而我们都知道他姓子。+ M/ \( ~6 X' d/ W) [! \

    - s0 b8 w  g1 Z* I9 ?6 U4 U& t, N      但是女子是称姓的,但与现在不同的是,姓要放在她的名、字、谥号等的后面,如卫灵公的夫人,孔子的本家南子,子是她的姓。其他如文姜、宣姜、伯姬、息妫、褒姒等,姜、姬、妫、姒是她们的姓。# e4 k# ]/ T. @8 P+ m  {; u

    . T! u  e7 V; M8 B& q, F( _6 h      我们现在姓其实绝大多数是先秦时期的氏,只有极少数先秦时期的姓保留到了现在,如姜、姚、姬等。3 v" I% R. V# ~' z2 s

    " F* T& z3 J% P% V2 j- Z/ G8 T2 m      先秦时期,一个姓往往会分出很多的氏。就拿姜子牙的后人来说吧,姜子牙的后人中,齐国的历代国君是以吕为氏的,另外,从齐国公族中还分出了崔氏、高氏、国氏、齐氏等。姬姓分出来的氏更多,如晋国的有羊氏、杨氏、韩氏;其他的有毛氏、刑氏、蒋氏、鲁氏、季氏(季孙氏)、孟孙氏(孟氏)、叔孙氏、展氏、吴氏、国氏、蒯氏、卫氏等;嬴姓分出来的有赵氏、秦氏、梁氏、黄氏、江氏、英氏、徐氏、谭氏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2-16 11:08
  • 发表于 2015-6-17 17: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研究崔氏历史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2-16 11:08
  • 发表于 2015-6-17 17: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说十五子,是指后代,而不是专指儿子吧。如文:姜太公(前1156——前1017),而十三子、十四子生于前1020,只能是孙或曾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6-17 18: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 \. }8 k0 B" E9 t2 _
    是不是这样的?
    3 p* y  F) [! q, G; Y父亲:齐太公(姜子牙)
    8 t3 O3 [* j# M1 g! N; M儿子:齐丁公(吕伋)
    # `6 u. t+ N- R% W. G2 p孙子:齐乙公(吕得); |2 w9 t; `- Y# a
    2 k, t0 G7 G8 N3 z# l: z8 I# x: D
    是不是,齐乙公(吕得)就是季子,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自己住到崔邑,取地名为姓,就是崔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10-30 23:16 , Processed in 0.052480 second(s), 17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