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6514|回复: 31

无中生有的“崔邑故址研讨会” 是恶搞崔氏的开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16 07: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中生有的“崔邑故址研讨会” 是恶搞崔氏的开始
季子食采于崔而得姓,崔,即崔邑,后世又称崔氏城,在今天章丘市黄河乡土城村,国家很多典籍注解很清楚,本家不需要再去考证。这点,兆森、聚成、嘉人(老崔家人)等宗亲都有详细的考证,我就不再多谈。
无独有偶,我们在境外搜集的中国古籍中,就有三本牵扯崔邑遗址。这三个人,均是清朝中晚期的崔八村周围的人。李炳炎清末古皋即今邹平码头乡人,在《东野轶闻.三河考》对崔邑考证。“今考其地,由章邱土城北,东入县境,至草庙头南,经李家马头西越甜水庄北,过寄驾塚南,穿两王家马头之中,出东南而入邹平减河故道也”。 青齐琐记》 作者:齐东(章丘)人,黄之廉(生卒年代不详) “七、齐东.大清河.临济”(临济)“西十里许,土城,古称崔氏城,崔氏始祖叔乙封地,崔成请老于此”。 章丘秀水人吴连舟在《高唐齐音》对崔氏城(土城)的记载、考证。 “崔氏城  在邑西北七十里大清河之滨”,“武水当年抱郭流,崔成曾此请菟裘。征西老子分明註,莫向猇城饶舌头。” “水经漯水经崔氏城北,杜预释东朝阳西北有崔氏城,盖今之土城也。”诗的意思:武水(漯水)当年抱着城郭流,崔成曾经请求在此衣食送终。古人分明已经注释过,不要再向猇城去空饶舌头骗人。“征西老子”说明是李姓,但不是李炳炎,因为吴连舟早于李炳炎,这也说明早在吴连舟之前就有李姓学者对土城做了最“分明”的注释。
以上三人文章均注明崔邑今称之为“土城”,说明早在清朝时就有土城这个村庄,他是古代崔邑的遗址,历来没有说明争论。但假故址的造假者却把土城歪曲为一座“土城”(黄土筑的城)。
崔邑故址造假者们一直回避崔邑早就叫做“土城”这个名。并做作的说访问崔八的三个原因,其中第一个就是“先祖嘱托”。嘱托,嘱咐、托派做的事,看来先祖亲自交代他去把崔邑考证清楚。既然是嘱托,这个“先祖”是谁?始作俑者当然见过,向他嘱托的吗!看来他对先祖这个词的用法非常了解。原来是他爷爷托他干的事。这也为临淄姜子牙衣冠冢的“先祖碑”找到了根源,这种恶作剧也太损了吧。简直是戏耍、侮辱广大宗亲。本来我们认为是个别人无知造成今天这样的僵局,看了这些资料(中崔氏报、中华崔氏特刊、齐鲁晚报),越看越气。恐怕其中内幕只有少数始作俑者知道。
其实崔照海先生根据山东省资料介绍的山东崔姓村庄,介绍邹平崔八村也讲的很清楚:“明朱元璋兵徇山东后,居民由直隶枣强县迁来,以姓氏取名,今称崔八”。是明朝枣强移民来到以后,以姓氏取名,才叫崔八村的。本来记录很清楚,只因另有目的,所以挖空心思造假。
随着造假的深入,一尊神请来了,2010320日崔相臣还在邹平魏桥开“崔氏祖邑故址研讨会,”(见齐鲁崔氏49日第二期),去年发行的中华崔氏特刊目录中改为“崔邑故址研讨会”。原来自己还不敢公然认定是始祖、先祖、曾祖、高祖或几世祖,这才让人来“研讨”吗!但崔保国在31923:36发信来委托崔学法主持会长办公会,还差24秒钟就到20日了,会长办公会19日上午就开过了,马后炮而已。但是崔保国又指示“希望祖碑在今年9月前完成。崔邑故址碑如能在9月完成则更好。”还没有讨论,崔保国就认定是崔邑故址,要求建碑。还真神了。是研究决定,还是个人心血来潮?另外崔保国还“请相臣会长代我向崔氏先祖祭上一炷香”。众所周知,人们称呼爷爷为祖父,已故爷爷为先祖,再向上依次为曾祖、高祖、几世祖(是几世称几世祖)最后是始祖。看来对先祖碑这个知识产权相臣、保国还有争执。我们看了重庆崔浩文章,还不以为然,想劝他少讽刺一点,原来他们这样的知识分子就是这样把自己固有的意识强加给500万宗亲的。联想回来又“崔邑故址”、“崔邑故里”这样玩弄字眼忽悠人,用学来的高级知识干这种事,不是太可悲了吗!用这种恶作剧手段恶搞宗亲文化,戏耍广大宗亲的!越看越气,这种做作的材料比比皆是。不仅仅是无知,不仅仅是私欲。还有……
我们完全赞同嘉人本家文章,假故址是崔氏的乱源。大家可以寻找看看,对假故址分析最透彻的文章。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收起 理由
拎壶冲 + 2
崔国信 + 2 深刻揭示了崔相臣的罪恶、还愿了历史真相!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07: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嘉人本家的文章:( B* `% a1 a: i1 d2 S
              假故址是崔氏的乱源
- C; s/ N/ V, o       自从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考证出来崔氏故里在“崔八”以来,崔氏争论不断,原本最活跃的姓氏之一,研究成果最多的姓氏陷入争论纷纷的状态。最近可能在保国会长协调下,争论表象可能有所缓和。但是这个关系崔氏家族祖宗文化遗产的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今后对崔氏贻害无穷。得姓故址上不能有丝毫错误,必须弄明白真相,对祖宗、对后代要有一个说法。我今年5月在《中华崔氏网》发表《土城才是崔氏故里》我当时认为是地方争名人故址,我们崔氏宗亲上当,现在看来问题严重的多,是我们崔氏一些人自己人为制造出来的。是土城、是崔八没有调解余地,正像始祖是谁,必须求大同而不能存小异,不能有半点含糊。我把有关资料整理给广大宗亲辨明是非,防止被忽悠。+ _, L9 A1 D- X% F
      1、崔氏得姓地是不能随意改变的6 m  A/ S8 Y: K1 k3 l) j  _
       近年国家提倡发展旅游,一时攀附名人之风盛行,名人故居、名人陵墓争执此起彼伏。但是崔邑故址却是崔家自己人处心积虑搞出来的假故里,竟然荒谬到连自己祖宗得姓之地都改了。没有崔邑就没有崔姓,因此崔邑作为崔姓的得姓地是不可改变的。历史上关于崔邑的记载,各位专家、学者已经大量文章论述,笔者不再重复。仅录一段井窥斋注释清末临近崔八的皋东(码头镇)人李炳炎的《东齐轶闻.三河志》,“今考其地,由章邱土城(今章丘市黄河乡东南土城村也。)北,东入县境,至草庙头(今邹平码头镇草庙村也。)南,经李家码头(今邹平码头镇东北李家码头村也。)西越甜水庄(今邹平魏桥镇西部甜水村也。)北,过寄驾冢(伏生墓也)南,穿两王家码头(今邹平魏桥镇西码头和东码头村也。)之中,出东南而入邹平”。这就是古代崔八的邻居对崔邑的介绍。清楚了吧。首先我们搞清楚“邑”是什么?《左传》称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崔氏只是季子采食之邑,不是齐国的国中之国,不是什么大地方。而崔八那地方离崔邑太远了,当时不知是什么张王李赵之地。他们中间隔着的地方足以割断与崔邑的关系。崔邑东10里内是临济村,古时作为东朝阳县、临济县的治所。黄河乡政府所在地吕寨是古老村庄。草庙头、码头镇(古称皋东)、旧延安镇、甜水村都是崔八到土城中间隔着的古老村庄。崔八离崔邑太远了。得姓地或诞生地不同于故居,是不可改变的,否则就不是这个姓氏或组织了。谁也没用考证崔八当时是哪个姓氏的封地,把当时不知是什么姓氏的地方硬说是崔氏得姓地,不能不说是对老祖宗的极大亵渎。' w8 h/ K4 d. o7 c5 j" T
       2、崔八绝不能是崔邑故址
8 f  U: O  g2 s; K% W! }: |       崔八是什么,他只是近代出来的新名词。山东由于元明之际战乱不已,再加上灾害、瘟疫,明初从洪洞、枣强大量移民,崔八村的居民主要是明初从枣强移来的居民,很显然是一个由八个姓氏混杂组成的村庄,崔氏人口较多或者实力较大就叫崔八村。所谓由城改为村的实例至今还没有发现。古代城池并不是现代的城市,小的城池只是用砖或土筑起的城堡。因城的名气高,一但叫城谁又把它改为村,如湖南的罗城、江苏的淹城即使无人居住了,名字还没有改。开拓崔八村的崔姓先人比季子采食崔邑晚近2500年,他只能是季子的第几十代孙子,他只是崔八村迁走了的崔氏支系那极少部分人的祖先。因此把崔八说成崔氏始祖故址是对崔氏祖宗、广大崔氏宗亲的极大侮辱。如果把一个毫不相干的崔氏死者说成是哪个人的祖宗,难道他也能接受。崔邑、崔氏城是崔氏的始祖得姓地,不是旧居,而不能随便拉一个地址改变。$ T2 V' v% N3 U) z3 C# ?7 Y2 a
       3、如同儿戏的“崔八研讨会”$ t* u8 j2 l1 M+ F, y. P9 Y
       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召开了唯一的一次“研究”会议。认定崔八是“崔邑故址”。根据崔相臣等人在网上及《齐鲁崔氏》上文章介绍:2010年3月20日的所谓“崔氏故址研讨会”只是上午到会,由崔八村王乐斋读了早就写好的“崔氏故里”文章,就算通过了崔八是崔氏故里,然后就去崔八栽树。但实际情况,这里猫腻太大了。崔保国会长在会议没有召开前的3月19日就给崔相臣去信称:“崔邑故址碑如能在9月完成则最好”。没有论证就决定建碑,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后来崔相臣在宗亲联谊大会上说“有关领导、专家和研究工作者20多人参加的‘崔邑故址’研讨会,确认该镇崔八村即崔邑故址所在地”。另一位崔八发现者范廷伟在博客《故乡与往事》中写到:“他们组织在魏桥镇政府会议室对崔邑故址进行论证,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代表、当地县人大、政协等部门的领导,听取王乐斋老师《崔氏故里今何在》的论文汇报,以众多的客观历史资料,确定崔邑故址就在邹平县魏桥镇的崔八村,与会专家、学者一致举手通过并向王老师多年来的不辍研究衷心感谢。”至今我们没有听说那个专家举手通过的,这些专家是何许人物。显然是相臣和保国早已内定好了,然后忽悠广大宗亲的游戏。只能是一场闹剧。, s* B4 X! }1 `, @) h9 m
       4、毫无历史知识的荒唐结论
7 @  J9 }' k; A+ i5 K9 R       按照崔八论作者的“结论”: “季子居崔后崔邑改为崔氏城,几百年后崔氏城出了大丞相崔杼,四朝为官,功高盖世,人称崔武子,庄公把崔氏城赐与崔杼为食邑,因此改成了崔子城,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山东闹瘟疫,饿殍遍地,十室九空,崔子城只剩八户人家,不像城,也不像镇,叫崔八户咬别嘴,外村人叫崔八村”。“崔氏城自季子居崔后就修了城墙,城门是砖,墙大部分是土的,所以远处的人说崔氏城是土城子,古时的崔氏城规模是现在的好几倍,城墙经常维修,所以延续了两千多年,最后一段残恒在村南小窑南边约50米,是清文宗咸丰年间黄河决坝后被黄土堙埋消失的”。后又说:“1901年黄河又从距崔八庄40华里的章丘陈家窑决口,黄水像脱缰野马,放荡不羁地挟大量黄沙滚滚而来。崔八庄除寇家以外,其它房子全塌了。大水退后,庄南的膏腴之地“崔家洼”盖上了一人深的沙土, 保存了两千多年的土城也被漫漫黄沙埋了起来”。这种论证者缺乏起码的历史知识,况且两者说法自相矛盾。季子到崔杼的年代,中国处于奴隶社会,奴隶只是奴隶主的“会说话的工具”。崔氏灭绝,崔明逃鲁后,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就再也没有崔氏来到齐国,崔邑的奴隶只能又沦为其他奴隶主的奴隶。奴隶是没有自己的姓氏的。崔邑也沦为齐王或者其他奴隶主的领地。根据历史记载,从此再也没有任何崔氏重新回到崔邑居住,是谁“经常维修”崔邑,这个崔邑竟然“延续了两千多年”,这座土城竟然能够存在2400多年,你说怪不怪。
* c. b9 A. ~% I' ~2 ]5 B7 q( N      “庄公把崔氏城赐与崔杼为食邑,因此改成了崔子城”。崔邑是三百多年前季子采食于崔,不是齐庄公赐予的,无论是《史记》还是《春秋三传》、诸子百家均没有记载所谓“崔子城”。“崔子城”只不过是民间一些人的无稽之谈。就是《崔氏故里沉浮记》也没有列举任何国史典籍的佐证,只是崔八故里研讨会以后,始作俑者才考虑不妥当,才改为“崔氏城”。没有历史记录,没有民间佐证,按照民间文学方式取材民间无稽传说来认定崔邑故址,有些崔氏子孙还能相信,简直是荒谬绝伦。9 r/ F0 I# }% \! Q$ M; c: `
         5、“崔八故址”出笼中无法掩盖的做作痕迹
% }) ~6 o. y0 e8 n- ^0 D$ v        本来宗亲联谊是自家人在一起敬宗睦亲的喜庆事,既是自家人就来不得半点虚假,把社会上尔虞我诈、翻云覆雨、互相倾轧、沽名钓誉、附庸风雅、纵横捭阖拉入宗亲联谊、文化研究必然导致与始作俑者意愿适得其反。本来宗亲在一起是一种自觉的行为,纯粹是各人尽自己良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多宗亲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花费所有精力考证崔氏历史文化,进行宗亲联谊。那么为了某种目的,瞒天过海,一但被宗亲识破,必然大失所望。本来就是各人自觉行为,一但诚信丧失,必被宗亲唾弃。崔八始作俑者自己公布的资料根本就不能自圆其说,怎么能让人相信、放心呢。
5 V/ [# p3 j7 d* E  m# ~3 Z: v     《初访崔八村》列举的三个原因,没有一个不是自相矛盾的。1、作者1998年五一“专程去了一趟‘土城子’,所见所闻与兆森宗亲写的文章相符”,崔兆森文章是2003年12月5日发表在《齐鲁晚报》上的,作者是何路神仙,五年半前就知道与兆森文章相符。既然五年半前就去考察了,说明土城是崔邑之说早就成为定论,你拿出什么证据推翻土城。2、作者称“看到了照海宗亲整理的资料”,于是就去考察,但照海文章是2010年2月24日发表的,作者2009年12月28日、2010年1月24日已经两次去崔八考察了。怎么能是人家影响你呢!3、作者称“到各地联访宗亲,有几个多年研究崔氏族谱的年长者”告诉他的。作者至今也没有找出这几个年长“宗亲”。相反,真正研究崔氏故址的兆森、照海、学法宗亲你与人家探讨过吗!你的年长研究者是哪家的“宗亲”!不要兜圈子了,作者其实早在2007年4月24日就在《崔氏家园》网上发表了王乐斋等人的《崔八村,崔氏故里》一切按照你们的既定方针办,何必又说出这么多忽悠宗亲的理由呢。至于考证经过、所谓论文、建园过程不能自圆其说的比比皆是。! @1 }8 u8 o0 G5 F" e  G! I
       6、令人大牙笑掉的“历史文化遗产”9 O2 o/ u+ ?% a! a4 A6 z
       崔八的论证者从“传说崔杼故里”到发现“崔邑故址”,既没有什么佐证推翻土城,又没有查阅什么典籍考证,为了故事圆满可信,按自己设想需要,一些歌颂崔杼的“古诗”就出来了。如新版《崔氏故里沉浮记》(原文在《今日邹平》上发表根本没有所谓古诗),“崔杼对于桑梓的贡献很大,使崔子城的百姓对他敬若神明。当时盛传着这样的一首童谣:; A5 A$ b* [5 a3 w. Y7 A( ?  |9 h
说英雄来道英雄,英雄出自崔子城。崔子城里崔武子,学富五车人称颂。
0 D2 v4 h1 d' \0 D2 [  w说英雄来道英雄,英雄出自崔子城。崔子城来崔上卿,武艺绝伦人称颂。6 f, d, w8 e# e+ ~4 v. S' i
说英雄来道英雄,英雄出自崔子城。崔子城里崔丞相,治国安邦人称颂。
* b% U9 Q( S" ~! m, J' F( q说英雄来道英雄,英雄出自崔子城。崔子城里崔相国,英雄盖世人称颂。”
/ ^6 U  l" `2 n6 D4 I6 ~/ ~     《再访崔八》一文称:“这首民谣四句一段,分为四段,前两句重复,后两句只替换了对崔杼的称呼和对崔杼称颂的文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与《诗经》中的先秦歌谣十分相似。应该是先秦歌谣的遗留。也是崔八村作为崔杼封邑即崔氏起源地的有力佐证”。
: l: E2 t* }8 g) c& q        好一个“对于桑梓的贡献很大”,“当时盛传”的童谣,忽而又“内容还是形式与《诗经》”“十分相似”。我们从《左传》上可以看到当时,崔明逃鲁,崔邑其余人被庆封杀戮、俘虏殆尽,故乡还有的人是谁!两千五百年前的人,竟然写出比现代还现代化的诗文,是何方神灵,为什么青史不大书其名。太遗憾了。我们再看看歌词,更令人大牙笑掉。“学富五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是由庄子赞惠施的话演变而来,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人,庄子(约前369-前286)人。崔八村的当时居民居然能知道二三百年以后的事,真是人人皆可为圣贤了。“武艺绝伦”最早出现在宋朝人赞岳飞的话,离崔杼又过了近1700年。“治国安邦”第一次出现在元代小说《猿听经》上,“英雄盖世”第一次出现在元曲《马陵道》上,离崔杼相隔了1800多年,这样的论证,仅仅忽悠自家人吗,外姓旁人看到笑话不笑话我们崔家的人,难道我们崔家就没有一个懂历史的吗!有500万宗亲的这一代崔氏干什么去了。$ h, @0 m& l# p* U6 G
       7、伏生墓证明不了崔八是崔氏城5 `0 {! l: Q+ `; G. \! `) {& u0 S0 ~
       首先我们搞清伏生墓的演变,《齐东县志》记载,“伏生墓”按汉书“儒林外传”,伏生济南人也。因学问渊博,乃被秦选为儒学博士。后抢救《尚书》有功(此说历来有争议)。备受尊崇。贞观21年也就是公元647年,唐太宗下诏,“以伏生配享孔子庙庭”,各地伏生庙就多了起来,附会的伏生墓也就出现。毕竟伏生名气不可与孔子相比,多数不久就湮灭了。光邹平县现在还有两处遗迹。一处是邹平韩店镇的苏家村的西头,一处是魏桥镇冢子村西南。但两处重新发现、认定年代都是元末以来。
* A  m+ w( L' u       韩店伏生墓是元朝末年,邹平县令曹明叔在邹平县治东北十余里处发现了的,伏生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岁久敝漏便进行了重修。墓前有祠,据伏生祠碑铭记载,是新祠落成后,请已致仕家居的史学家张起岩撰写碑文《伏生词碑》(载《山东通志·艺文志》)。这一处伏生墓的《重修伏徵君墓碑》云:“后人不考沿革,既误求伏生墓于宋以后之邹平,又狃于祠在是墓必在是,辗转伪口均谓墓在邹平,而齐东之丘垄,见于《水经注》《寰宇记》诸书,转无人核其实而为之”。明确告诉世人:这才是伏生墓,以前的错误是对《水经注》《寰宇记》是“无人核其实而为之”造成的。; t+ s: F+ p- k. \
       魏桥伏生墓有一石碑记载是齐东县知县,进士时铭在清嘉庆乙丑(1805年)任齐东知县期间,先后翻阅了《天文志》、《汉书一统志》、《山海经》、《广东文礼》、《太平环宇记》、《大清一统志》后,才确认寄驾冢伏生墓后,决定再次重修“伏生墓”。但遗憾的是,未及开工就被调走。清光绪二十三年,知县宫耀月为保护伏生墓,规定历代都要有专人负责。光绪二十六年,知县宫耀月协同邑绅刘恩瀛孙玉兰修建大殿北屋三间,大门一座,祠旁屋六间。比韩店伏生墓发现还晚450年左右。画那个草图时,这个伏生墓发现、认定没有还是一个问题,
; F: Z# ?& J% P8 y6 W- f# @3 _       而章丘县记录也有伏生墓,《汉书》只是泛泛记录伏生是济南郡人,在朝廷大力彰显的大气候影响下,济南岂无这位“老乡”的粉丝。清代道光《章丘县志·人物志·方外》就记载,一个道号元阳子的长白山人,曾得《金碧潜通》一书于伏生墓中。我们知道,无论韩店、魏桥先后属于东朝阳县、齐东县、邹平县,从没有归属章丘或他的前身高唐。《章丘县志》作为地方志怎么能去写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呢!而《金丹金碧潜通诀》这本书据现代教育家陈国符考证作者是隋唐人羊参微,而 “伏生墓”建于汉朝。怎么能出现隋唐书籍呢。看来章丘的历史上就有一个还有一处被讹传为“伏生墓”的墓葬。另外,在没有仪器测量的年代的图比不上今天的草图,根本无法和文字记载相比,何况各个图片都互相矛盾。这些人为什么不去济南济南山东省地名研究所查有关的历史资料,他们目的是什么!
- K3 s' l* A8 R! B        8、两国论不能给崔八披上崔邑的合法外衣
+ y0 k+ ]+ I1 F# q2 X1 `- s  h        崔八论者突然发现,“章丘西部是古谭国。土城村是章邱西部的一个小村,在谭国范围之内。谭国和齐国是同时受封”。齐国“灭谭国是公元前6世纪。季子让国是在公元前10世纪。那时齐国和谭国是两个独立的国家,你想想,齐乙公能把他哥哥封到外国吗?岂不是笑话?时间差好几百年呢”。“土城在黄河西岸”,水经注清楚介绍漯水从西来,经崔氏城北,土城在漯水东或者南。倒是崔八在漯水北四五里。至于谭国,首先要搞清楚西周年代的社会体制,当时是奴隶制,实行的是封建五爵,即公侯伯子男,国内还可以封附庸的小国。《孟子.万章篇》说: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齐为侯国,谭国位置在山东省章丘市西,而土城在章丘北,子国。因为国势一直不盛,是齐国附庸国。据治林宗亲从西班牙传来材料:明朝苏平仲所作的《谭氏家谱序》记述得十分清楚:“谭本姒姓,子爵,其分土在今济南历城之间,实齐之附庸也”。原来是济南历城之间的小国,按照子国50里(周长)也不过直径十多里的小国,怎么能到崔邑。何况齐国乃周天子封姜子牙代管东方各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季子厌倦宫廷角逐到一个偏僻的崔邑地方采食是顺理成章的。郦道元《水经注》记叙都是大地方和特别的转弯处,如崔邑以上漯水经过援县(祝阿县)、高唐县、漯阴县、著县(济阳)。崔氏城只是一个转弯地。李炳炎《东齐轶闻.三河志》却是一个详尽考证的记录。把漯水从崔邑(土城)入东齐,过伏生墓入邹平写的比较详细。并且证实了崔八在漯水北五里左右,显然于《水经注》不符。* R4 b5 X' A" L, M
       9、瞒天过海的秘密建筑# f. a) b) x5 |
       我可以坦率的告诉各位宗亲,搞崔氏先祖祠堂庙宇建设,无论在什么地方,祭祀哪一代先祖,全体宗亲都会非常高兴、全力支持的,没有任何人反对的。邹平崔氏历史文化园的建设,更显示崔立新等宗亲为了敬宗睦亲、弘扬崔氏文化的大手笔。这是一项很好的建设,然而,当人们看到碑上的假故址、洋族徽。又会怎样想象呢!这难道这是崔立新等宗亲良苦用心、慷慨解囊所期望得到的结果。造假者欺骗了他们的苦心和愿望。他们期望的是投资搞好建设,弘扬崔氏历史文化,结果得到的是亵渎祖宗、忽悠宗亲的不伦不类标志,他们付出了心血和金钱,面对着这个标志心里是如何想的呢!; ^  C( I# @  c' Z7 p  }
       根据资料分析,本来崔立新宗亲想建历史文化园,无可非议。那些想充崔氏头头的人应该正确引导,帮助想法设计建设,有什么想法拿到历史文化研究会年会或者会长办公会上商议,但实际上却完全是少数人随心所欲的暗箱操作,根本没有在什么会上提出,也没有征求任何人意见。2010年8月21日相臣去洛阳只是向宗亲通报“临淄立碑”,洛阳宗亲谈了“意见和看法”,绝口不提崔八立碑。在没有研究会人知道情况下赶着施工。造成既成事实。2010年3月20日“崔八研讨会”还没开,19日崔保国就给崔相臣去信“崔邑故址碑如能在9月完成最好”。到底是崔氏研究会要建的,还是你两个要建的。更令人惊奇的是《中华崔氏报》第七期载《崔邑故址、崔氏历史文化园筹建方案》2010年1月24日就设计好了。这个“极有可能是崔邑”还没有“研讨”就设计了。这种瞒天过海的手法根本就是不让人知道,广大宗亲难免要问他们究竟想干什么。他们诚信何在?
; p; ]) Z6 F! ~9 R8 Z' D: k       10、撇开本家依附他人的荒唐研究% n7 J- N# @/ `& ?( O; V% k
       本来崔氏家族崔孟彦、崔聚成、崔书安、崔量、崔延山、崔学法、崔兆森、崔照海都对崔氏宗亲源流做了大量研究,但是他们制造“崔八故址”时绝没有同其中一人探讨过,甚至刻意回避,唯恐真相暴露。“崔八研讨会”到9月12日宗亲联谊大会中间竟然没有一次会议就建成“故址”碑。
3 v: ^1 H# q/ O. T! t       相反,他们对那些搞“传说”地方文学的倍感亲切,来往密切。多次去崔八考察、定地、立碑。2010年1月24日就把崔八的支书、主任和老师、带去章丘土城考察一番。6月7日又请崔八的支书、主任、会长、老师去临淄旅游一天,盛情招待。9月30日又邀请去临淄,照例盛情招待。(见《齐鲁崔氏》第三期 王乐斋“难忘齐都行”)。崔八村的历史老师仅仅根据传说,按照民间传说文学发表的东西,没有考察、没有论证,崔八制造者就如获至宝,奉为上宾。相反,对多年研究崔氏历史文化的宗亲刻意排斥,封锁消息。这怎么能够为崔氏家族研究出真实的历史文化!结果只能是不言而喻了。
8 e9 a5 ]) ~/ M. u( K       11、区域说掩盖不了虚伪的事实
0 N9 ?. v8 r  b3 _3 ~       崔八假故址披露出来了,崔八制作者在广大宗亲面前如果能够坦率正视这个问题,也好解决,但是,他们装聋作哑,一面以沉默顽抗到底,一面指使一些“统谱编修副主编”散布“土城、崔八都在齐东县”,“古黄河不断改道,相差不远”,目的把土城、崔八都涵盖在崔邑中,并自己命名为不偏不倚的“区域派”。我们不知这个区域到底有多大!是整个中国还是整个齐鲁?既是区域详址还要考察干什么!上文已经说过,崔邑只是季子采食之邑,不是国整个西周春秋没有封过崔国,。那时小国(子国)按规定也只有50里(周长),从土城到崔八够安多少个“国”。崔八根本不会在崔邑之内。
: q! ^2 j# e9 a5 E* W       一个姓氏或者组织诞生地,要考察到详细地点,不是含含糊糊的区域论能够掩盖得了的。如,中共诞生地在上海,就要准确到望志路106号(今改名为兴业路76号)而不能是105号或107号;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也不能仅仅说是南湖,要有一定地址。含含糊糊的区域论只能把不知张王李赵的采食地说成是崔氏先祖采食地,把仅仅五六百年历史的崔氏支系、极少数人的祖先强加给有3000多年历史、500万宗亲的崔氏家族,这是对崔氏祖宗、崔氏宗亲的极大亵渎啊!
% ?& M' i8 L7 s1 I( f+ h9 o      12、“学术争论”是一块破烂的遮丑布
; _+ M! G" G% i% U( l      更有一些人在网上以和事老的姿态出现,说什么土城、崔八争论是学术争论,是虚无的,不要在意,留待以后来解决。请问,什么是学术,学术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而论证的。当代人学家张荣寰将学术的概念界定为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随心所欲、忽悠别人,是那一家学术。研究会成立以来干过一件学术研究的事了吗!我不明白,有这么多自诩精英的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竟然容许这样的人把信口雌黄的胡诌同等于严肃的学术研究,以学术争论来作为崔八故址的救命符。只能可怜到如此地步。其实,他们根本不是在进行学术争论,前人已经公认的结论,他们偏要拿一个假货来取代。还给戴上个“学术”的洋帽子。要知道学术是系统专门的学问,他的核心是科学。把胡诌说成考证,把虚假说成科学,这也是这些人的伟大发明吧。3 h8 h* f8 v, G4 R
       既然自己不懂学术,也没有研究,没有开过几次学术会,没有研究过任何课题,认定了什么问题。凭自己随心所欲认定的东西,结果只能是忽悠宗亲伪学术、假命题。欺骗不了广大宗亲。到头来,遮不了任何丑,只能被崔氏家族无情抛弃。试问,你们那个能够挺身而出说开拓崔八的崔氏先民就是自己的祖宗,洋族徽就是自己的祖宗族徽图腾。自己就不敢,还去忽悠别人,还说是学术争论。天下有这样的滑稽没有。
( b+ s6 m0 e. m& ~  c4 \4 h' F) E       我也借此机会,向广大崔氏宗亲呼吁,假故址、洋族徽一天不解决,崔氏一天不得安宁。试想崔氏500万宗亲,每天都有很多新人看到这个假故里、洋族徽,当他们知道这个不属于自己祖宗的东西,哪个崔氏子孙不义愤填膺,严厉指责,甚至谩骂。你亵渎他的祖宗吗,他怎么能不挺身而起。因此,我也像一些宗亲一样,希望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头头们要出面解决这个问题,不要让它成为永远的话题、永远的骂题。
/ N! u. E* u* c+ S# U/ S  u                                                                                                                     北京市:崔嘉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16 07: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治林宗亲的系列文章真的是好极了,无情的揭露了崔相臣、崔保国等人背叛祖宗的丑恶嘴脸,入木三分的鞭挞了这几个崔氏不孝子孙的罪恶,还愿了崔氏发源地和族徽的历史真相,真是大快人心!9 \9 }$ x: ]& H
   凡是我崔氏子孙,都应该坚决同崔相臣、崔保国等人背叛祖宗的罪恶行径进行坚决的斗争,决不能让其阴谋得逞!" G  b8 |1 a7 k& _4 X' s
   奉劝那些上了崔相臣、崔保国当的宗亲,尽快醒悟,不要再当他们的吹鼓手、马前卒、牺牲品了,不要为了区区蝇头小利、为了虚无的空头职位再糊涂下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16 07: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他们夺得研究会领导权以后,就一直在忽悠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16 09: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支持!假故址就是崔氏的乱源。他们那些人,不懂历史、不尊重历史,却在乱改我们崔氏历史,真的令我们崔氏人蒙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16 09: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治林宗亲的文章好的很,使我学到了真正的崔氏历史的知识和学文,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相臣保国之流的丑恶嘴脸,我们要依据这些有理有据的论文为武器彻底否定假故址和洋祖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16 10: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2-2-16 11: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耿耿忠言救相臣保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2-2-16 11: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呼万唤何日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16 15: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家族败类想方设法忽悠宗亲,知错犯错,错上加错,众劝不醒,真该拉出去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11-1 16:39 , Processed in 0.068586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