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739|回复: 3

【转载】崔自默——艺贯中西学者派,五百年来一奇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5 12: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论】《三秦都市报》:艺贯中西学者派,五百年来一奇才
" Y! Z+ N( a  V: V& b1 }9 f0 Z; w) a! r( k) R1 f$ d# H

3 N2 H- s4 Z" i# G8 D
9 _3 g" _! l9 r9 y9 [) q发布时间: 2011-04-02 14:37:34: S- p1 N" N3 V$ v4 d* I* C
9 l7 |3 O& Z1 M8 S2 @1 }* O
6 A3 ?! M! Q9 j) E
4 C" f" j2 [0 q, }, e" h5 v0 v

7 |# A2 ]) n, Y崔自默8 U0 f/ |1 \8 ^6 c% a

9 k) k7 t: z) ~3 ^4 |5 V! W1 p% t4 L  % }0 I7 s0 t7 x
. ^( v- h8 K$ }( I
  9 u7 c, p! L3 X

9 F7 U+ p) [) u  
- R( w3 E4 X: d8 Q; y8 }+ ?+ o

; d% Z' V0 w* P( |+ b  崔自默,另署崔祝语,室名柷敔堂、信芳楼、默艺空间、默画堂等。1967年生于河北省深泽县。理工科学士、硕士,艺术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学术学、美学以及文化产业和交叉学科的研究,主张“艺术研究科学化”,提出“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的文化价值取向。理论联系实践,艺术创作包括书法、篆刻、国画、油画、瓷器、雕塑、装置、漫画、摄影以及寓言、诗歌、散文、随笔等,先后在各类报刊和网络发表大量文字及视觉作品。当代“新国学”运动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新国学、新文化、新生活”,指出“有用的文化”、“诚虚净‘三心合一’”思想,艺术创作主张“积极而健康的艺术”、“走近大众”、“用技术解放艺术”。提出“南墙北调工程”、“一口井理论”等文化产业理念。美学研究提出“数理逻辑美学体系”和“社会心理美学体系”,艺术风格提出“新传统主义”、“新精英主义”、“艺术实现主义”和“草稿画派”、“动感画派”、“心裁画派”等风格概念。“心裁画派”改变了中国画的创作与欣赏习惯。提出文艺批评的“大师标准”、文艺理论的“相对说”、“意思说”、“同情心说”等以及艺术市场的“价格决定价值论”、“心鉴说”等。提出“SYS”口号,主张“慢步主义”(Sysism)。艺术作品先后在法国、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匈牙利、印度、泰国等地展出,被各地基金会和博物馆收藏。曾获“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银奖等。被媒体称为“通才画家”、“荷花王”、“钻石崔”,更被国学泰斗文怀沙先生誉为“五百年来一奇才”。自创“默纸”,作“默纸默画”系列。2008年崔自默名列“2008年国画艺术家个人价格指数排行榜”第一名,开启了中国画价格的“平方寸时代”。曾经编辑大量图书。主要著作有《从前》、《章草》、《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崔自默篆刻集》、《余心有寄:崔自默书〈文心雕龙〉句》、《崔自默水墨情怀》、《文怀沙崔自默书画作品集》、《艺文十说》、《莲界》、《自默画荷》、《得过且过集》、《心鉴》、《心裁》、《中国艺术大师·八大山人》、《视觉场》、《WhatDoIWant》、《我非我集》、《章草艺术》、《八大山人全集》等以及《收藏界最关注的中国画家:崔自默·慢步余情》、《Well-knownChineseContemporaryArtists:CuiZi-mo》数十种个人画册专集。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专职创作员。拥有国内个人最大的艺术类门户网站“自默文化网”。(详细资料可查看“自默文化网”:www.cuizimo.com)联系方式:mykjczm@sina.com)7 m) V) M- A" C; ^1 z
  他是当代艺术界巨擘,被媒体称为“通才画家”;他是著名的文化学者,博学多才,著作等身,所提出的诸多文艺理论广受重视;他是新时代的文化先锋,步履豪迈地前行,留下一路的奇迹和惊叹;他用独特的大文化思维擎起了一片深邃无际的文化天空。8 l! E. s0 [% A4 V2 `' c
  他就是当今我国文化艺术界的传奇人物——崔自默。) k, a" F$ m" _( r- G' a" ~
  不染之莲
5 W* V$ U5 U- V3 ]; r0 |. x4 S  古语曰:“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崔自默彻底颠覆了人们头脑中“大师、鸿儒概为华发苍颜”的概念。他刚过不惑之年,风神俊朗,气质卓然,与风流倜傥的民国四大美男之一蒋介石颇有几分神似。因为有强大的智慧系统支持,他总是那么气定神闲,游刃有余,一派洒脱自如的大家气象。崔自默的心,似乎浸润在一汪静穆澄澈的碧水之中,有雍容雅逸的高华,而无骄傲浮躁的俗气,范曾先生誉他为“一朵不染之莲”。  \! H) K$ }! \2 W5 d+ p  [
  一旦接触到这位青年才俊,你会立即发现他惊人的犀利和深度。1 M3 Z. ^; P- n" b
  注视崔自默的眼睛,你需要勇气。和他的目光相接,任何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不安。睿智、冷静、深邃,好像正在放射出高强度的电流,又带着若有若无的嘲弄意味……那是仿佛可以穿透一切的眼神:穿透历史,穿透传统,穿透财富,穿透时空,穿透心灵。
9 k' C: a# i6 @7 j7 A  和崔自默对话,你需要足够的才智。你本以为他的神秘是出于距离,终于,他就在你面前了。笑意盈盈,平易谦和得就像邻家大哥。然而,话题一旦展开,你就会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博大精深”。各个领域的知识皆圆融贯通,思想火花噼啪作响地迸发,不由得你开始眼花缭乱。广博的学殖修养,赋予了崔自默敏于思辨的力量。他的思维应变之快,逻辑推理之密,盘桓纵横之广,三句两句你就会跟不上节奏,因此有朋友一再怂恿他去客串电视节目主持人。崔自默俨然一位禅机深藏的高僧,言谈蕴含哲思,振聋发聩,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痛快淋漓而又余味绵长,给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慨。这时,你会感觉他更神秘了,不禁要学颜渊对孔子的喟然之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崔自默具有这种儒士夫子的朴实、敦厚与玄奥,人赞他为“思想的黑洞”,他却澹然地自嘲为“勤快的耗子挖洞”。$ m* n- W$ o! q
  还是让我们共同来仰望崔自默的文化天空吧。它白天云蒸霞蔚,夜晚群星璀璨,闪耀着这位文化奇人的思想光辉。/ D$ x& A& t+ L# `7 w7 w
  人们称呼崔自默为艺术大师、鉴定家、美学家、思想家、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文化学者……事实上,崔自默是一位在诸多文化领域都有着卓越建树的当代文化大师。就笔者浅见,目前恐怕还没有可以与之比肩的对象。
, Z* i8 `& ~0 }9 g  他是理工科学士、硕士,艺术史学博士,师从范曾教授。主要从事学术学、美学以及文化产业和交叉学科的研究。他提出“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的文化价值取向。提出文艺批评的“大师标准”、文艺理论的“相对说”、“意思说”、“同情心说”等以及艺术市场的“价格决定价值论”、“心鉴说”等,这许多独到的真知灼见无啻于先进思想对传统理念的挑战。“创新,环保,公益”,他理论而实践,知行合一。1 e4 V2 k% n% B7 S' Z
  大概中国还没有一位艺术家像他这样,在多学科领域进行多思维的艺术创造。科学的视野、理性的精神、真切的实践,这些,都是他能超越其他艺术家和人文学者的利器。崔自默是学者型的书画家,他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画画,而是用超越时空的思维来作画。一般画家是在画技法,而崔自默是在画文化理念、艺术寄托、美学追求、思想精神。设计大师陈丹说:“崔自默来了,艺术复杂了,也简单了。”陈丹又说:“崔自默来了,大家都别说了。”3 X" G! m1 m9 q& }8 v, y
  崔自默的创作实践涉猎极广,艺术创作包括书法、篆刻、国画、油画、瓷器、雕塑、装置、漫画、摄影以及寓言、诗歌、散文、随笔等,先后在各类报刊和网络发表大量文字及视觉作品。曾获“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银奖等。曾编辑大量图书、出版数十种个人画册专集,艺术作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展出,被各地基金会和博物馆收藏。 “默纸”寓言 “默纸”,是崔自默最吸引眼球的现代作品。那不仅仅是一个创作符合,更是一个文化启示,一个艺术语言,一个文明寄托。它美得像一张张飘落在眼前的千古遗梦。摩挲着它,你可以感触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深厚积淀。这是崔自默不破不立、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实际阐述。崔自默计划把他的“默纸”带到世界各地去展览,让各地的博物馆和图书馆欣赏和收藏,让中华文明大放异彩。蔡伦造纸使中国文化提前了几百年,名列影响世界100人之第7位。蔡伦造纸是为了印刷和书写,而崔自默的“默纸”——不印刷、不书写(Noprinting,nopainting),是对当今世界文明方向的追问与探索。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人们将会在史册中看到这一页。
& T/ b7 s& i0 `( _3 {  2008年,崔自默曾以一张0.1平方尺的国画刷新当年拍卖价格排行榜,赫然位居第一。最近又拿出一张1平方厘米的国画,堪称世界上最小的中国画,拍卖价格10万元。以平方尺价格核算,崔自默国画价格为每平方尺1亿元!天价!这将是一个空前的高度,恐怕按照传统的计算方法无人可轻易逾越。有人开始提出异议,说这是偷换概念,崔自默则说这是对传统的挑战,更是科学发展的实践,因为,“艺术研究应该科学化”是他的一向主张。艺术空间7 f5 f7 Z/ D/ X$ S6 ~& D2 a% _
  天赋异禀、学养深厚的崔自默,无论是视野的广度、思想的深度还是实践能力的强大,都是异乎寻常的。这个高度很空旷、很自由,造就了他胸怀坦荡、率真洒脱、平淡自然的风格。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说过:“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2 ^, ]" S  k7 O9 U: V0 k0 a  在康德的墓志铭上,还写道:“有两样东西,我们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我们的心灵,它们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o1 a  c/ \+ i/ C
  崔自默是天生的艺术家,对于他而言:艺术就是他的天空,艺术生存则是他心中的道德法则。
. T% n4 P0 R% `4 H$ H8 ^  有人说崔自默是“一个艺术悬案”,有人说崔自默是“一个艺术侠客”,有人说崔自默是“一个文化寓言”。熟悉而陌生,在惊叹与好奇中,很多人都想接近崔自默,研究崔自默,目的是想揭开他神秘的面纱。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层层永远揭不完的面纱,崔自默注定是一个不断续写的传奇。宛如他的现代水墨《视觉场》、《心裁》,传统而现代,科学而艺术,感性而理性,主观而客观,把读者带进一个已知而未知的审美空间,愉悦非凡。. z7 Y8 l& Z5 M9 }8 Y
  崔自默用时光铸就辉煌,研究他,同样需要时光。
* h3 K- k/ X% k8 ?( ?5 O% P  他最初学理工科。以崔自默的才智,他完全可以在所学领域中出类拔萃。但在心灵深处,他酷爱艺术。同时,他敏锐地看到了当今中国文化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认识到了文化艺术对社会深远的影响力,意识到了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于是果断地弃理从文。4 {1 C0 J# R) \4 H+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春风化雨……这不由使人联想到鲁迅先生,他当年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民众的灵魂,而成为中国文化的旗手。
* ]6 h" G/ e/ q0 i2 C, E# ?  “走近大众”、“积极而健康的文化”——这是崔自默的理念。才思敏捷、文笔犀利、出口成章、自然成文,他用散文、随笔、杂文和寓言、漫画等等这些“感应的神经”,对于有悖于健康文化的现象给以抨击,其中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文化英雄做为文化大师的崔自默,“文化英雄”这个身份符号,同样适合于他。虽然他明确表示反对个人英雄主义,但“文化英雄”不是一个小圈子里的精英,也不是一个阶层或一个团体的代言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文化英雄”决定文化走向和文化结构,是整个文化系统的价值符号和价值象征。人们可以通过“文化英雄”来理解一种文化,学习一种文化,接受一种文化,融入一种文化。崔自默是当代“新国学”运动主要倡导者之一,他提出“新国学、新文化、新生活”、“文字出版量应该受到限制”、“无知权”尤其是“慢步主义”(Sysism),这些理论相映生辉。
- q$ P8 }9 n( |$ b9 A7 |  崔自默敏锐地看到:我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但长期以来形成了文化发展的多元复杂性,彼此之间割裂现象普遍存在,这无疑阻碍了文化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一些传统文化缺乏科学性,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传统文化应该有选择地继承。基于这些思想,崔自默提出学习“有用的文化”、“文明的标志是路标”。他甚至说:“学会说三句话(Excuseme,Sorry,Thankyou),等于博大精深。”他的“诚虚净”三心合一说,把中国传统国学中儒释道的精髓简练地表达出来,使之融入人们的心中,更有利于培养生活的幸福观,避免空虚无用的“纸上谈兵”。崔自默画传统的线描,取法敦煌等壁画以及历代经典,题材则包括儒、道、佛继而扩展到天主教、基督教绘画,崔自默的宗教观是文化的、全息的,是统一的、善美的。
' e& q# H) i0 C, k4 Q. g  崔自默着眼于文化产业,注重品牌,仅“诚虚净”他就开发出茶、香、水等产品。“南墙北调”,是他的另一个文化产业项目,把南方的古建整体移建到北方,进行积极的保护,他说那既是艺术收藏,又是文化保护,属于“跨时空的文化交流”。崔自默还创立了国内个人最大的艺术类门户网站“自默文化网”,里面搜集和整理了崔自默的文化思想和艺术作品,虽然因忙碌而不能展示全部,但已然宛如一个游览图,蔚为壮观。近年,崔自默又与神笔动画集团进行全面合作,推出“‘默画堂’新国学系列漫画”,旨在通过动漫产品这个新媒体平台,面向未来,走近大众。
: y# ^% O8 O2 b, f; R' u  这是一个整体浮躁的社会,人们都麻木地享用前人的思想成果,而崔自默则不懈地进行着独立的深度思考,完成对意义和价值的追问。“专心即专业,勤奋即天才,坚持即品牌,目标即成功,浪漫即牺牲,服务即市场,幸福即智慧……”——崔自默如是说。文怀沙先生赞誉崔自默为“五百年来一奇才”,非为无由啊。在《问学四境界》一文中,崔自默指出学问的四个层次,即“稻粱谋;名利谋;修身谋;济世谋”,可见其寄托和抱负。在《心态四句教》一文中,崔自默则提出“敬畏心,慈悲心,感恩心,平常心”,可见其胸襟与情怀。我不由地深思:崔自默作为杰出的个体,无疑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培养,而他对民族文化所可能做出的贡献,也势必不可低估。大爱无疆( _; v: t0 {; E& N2 F/ K
  崔自默热心于慈善事业,他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慈善捐助活动。2011年他捐赠国画精品《仰之弥高:孔子像》和《饶益友情》分别以40万元和20万元拍出,全额捐赠慈善项目。为了让更多的外国人读到中国图书,让中国文化发扬光大。2011年春崔自默捐款1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0万元)给美国哈佛大学“文怀沙中国文化基金”会。他参加的各种公益活动不胜枚举,从中见出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说:“艺术家个人的力量总是微薄的,希望更多有实力的知音加入,也希望慈善事业更规范,更繁荣。”
& O! ]! K* m& I" F" `5 Y  在以西方艺术为标准的世界艺术体系中,中国艺术历来处于边缘的、非主流的位置。中国当代艺术界需要走出国门,需要世界级的大师。“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崔自默重视对外的文化艺术交流,紧密地安排国际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继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崔自默2010北美展”取得圆满成功之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他加快了走向世界的脚步。. {6 i3 N- W! y# }; a
  他的动作左右着很多人的视线,人们已经习惯于他的特立独行。有人说:“在崔自默身上总是发生惊奇,但对于他而言,似乎发生什么都不惊奇,都在情理之中。”伏之久者飞必决,崔自默的积淀是深厚的。有朋友说“崔自默是一座金矿”,他高屋建瓴的很多文化思想和艺术产品,正在逐渐影响和渗透。针对艺术市场,他提出“心鉴说”、“价格决定价值论”,指出艺术经济和收藏的特性,成为指导人们收藏的“风向标”。
4 v; C+ d7 D6 n* `  崔自默还是篆刻家、雕塑家,他的布局致广大而尽精微。他所塑造的天空,一片光风霁月。崔自默“厚积厚发”,他的思维是多维的、立体的,他的文化和学术是自成体系的。崔自默的文化天空景象万千,令人留连忘返。我的眼睛迷恋于这天空的殊胜气质、奇幻色彩、大美天籁。+ B1 j# x+ F; O6 Q9 u
  “正在进步”——崔自默总是这么淡淡地评价自己,自信而谦虚……) B# d' m. O9 P$ w
  《正在进步》1 S4 D( ?: s$ T" z# n
  张子康0 r* ^  ^; U! x8 R; Z; l* \) `. a
  每次问到崔自默最近在干什么,他总是会说正在进步。认识崔自默很多年了,与他交往感到十分快乐。每当读到他的新作,欣赏到他的进步,更是由衷地快乐。. m1 x: y/ }$ _5 N1 I
  最初认识崔自默是缘于他的篆刻,出版《崔自默篆刻集》,他当时还在中国工人出版社作编辑。后来我们一起编辑《王朝闻集》和《华君武集》等书。崔自默与老先生们关系都很好,与他的做事认真有关。再后来他到南开大学读博士,毕业后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应该说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崔自默从理工科转到文科,可谓思路开阔,事业跨度大。起初他对美学有极深的兴趣,从事与美术批评相关的学术研究。他写文章快,论证严谨。他写《为道日损》对八大山人作系统定位和全面透视,影响很大。他写《章草艺术》一书更是行云流水,像他自己的书法一样沉着痛快,毫不做作。
0 y  B, d7 E- I1 k6 A$ [  早些年看到崔自默的一些画,还是传统文人画的套路,但他很快脱离了小山水小花鸟的小情趣。他能坐得住,临摹古代壁画和线描经典,下普通匠人的苦功夫。他创作的敦煌人物画和工笔花鸟等,都不惜力气。他的荷花样式多,有人物和山水的综合意象。他的山水画有自己的笔墨风貌,咫尺千里,尤其是在画面上题写很多字,诗意盎然。我不久又读到崔自默的现代水墨系列,其中的草稿画派(也叫过程画派)给我印象最深。那是讲课稿的样子,自然而然,但也包含了丰富的绘画元素。又读到他的《视觉场》,画面上看似一团团墨点墨线,却蕴藏着无限的信息,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他说场是不能进行分割的,是整体,需要心理去感应、阅读,属于全息论,局部就是整体。
8 ]: _% A+ s& y  当我读到崔自默《心裁》这本新书稿时,我豁然开朗。以前感受他的画小中见大,似乎又是一张画的局部。在这部书中,崔自默揭示了他创作的奥秘,他毫不隐讳,很多精品是剪裁出来的,当然靠的是心裁。心中没有,眼中一定没有,手下更不会出现。欣赏崔自默的画,有时需要这样的思想准备。
- _% [) S1 c: N2 z  由先裁后画到先画后裁,过程看似区别不大,却是一个创作思路的革命。他还把很多默纸放在一起画,来组成集团画:集合在一起是一个整体景象,而每一张画又单独成立。其实仔细研究,心裁的独到之处不在于剪裁的先或者后,而是一个欣赏的角度问题,一个认识的粗或精的问题。广大精微,具体而微,复杂与简单是相对的,这应该是崔自默《心裁》一书要阐述的哲学问题。6 |- S; d0 O" A& D
  崔自默格局大,还作有版画、油画、雕塑、装置、摄影等作品,面目多、风格多,但都赋予了他自己的性格。见性明心,要认识变幻多端的崔自默作品,也必须沿着心性这一脉络,才能把握端倪、透视消息。大胸襟、大视野、大气象,注定崔自默的大成就。+ l. f; P, w- w* d( l) e0 H7 u$ g: |
  有朋友说崔自默是一个艺术悬案,而我很清楚,他是沿着自己的艺术兴趣,来表现天趣。他靠着超人的勤奋,所以能日新其业,正在进步。
- X3 c8 f; `' o6 ]8 R/ a* j) ^4 H" x1 Q
(新闻来源:自默文化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12: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古纸新辉--崔自默的“默纸”“默画”
0 q2 b4 \, X9 |, S* l7 J) L3 E
) y  Q2 z/ E+ t发布时间: 2010-12-08 15:00:22
: X! k1 Y! ^3 g7 Q. L7 ?( Z  蔡伦,名列影响世界一百名人之第7位。造纸,是智慧的结晶,它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国画所用的宣纸,很神奇。用水墨在宣纸上书画完成晾干后,即便再揉折了弄湿了,笔画也不再变形。这些特殊的传统工艺,曾经让洋人到中国来偷偷学走,然后贩向世界。
* y" w; h0 c% t, s3 |" s - V7 }2 u. U- B( P7 u# x
+ N! p" o5 R& H' D
; m  i3 V) n: D
  中国当代艺术大师崔自默,在多年创作实践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把传统的宣纸以艺术形态的新方式展现出来,推向世界。“默纸”--崔自默这么称呼他的新纸。作为中国知名的学者艺术家,崔自默先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保护不采取消极保护的态度,而是一直身体力行,积极推广出新,面对文化产业新市场。针对国画多年难以出新的现状,他不破不立,采取大胆的设想:从材料出发。古纸新辉--“默纸”,以崭新的形式特立独行,是崔自默先生对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实际阐述。
4 H6 a4 L5 X4 a
' t4 j! S. I- D$ Z& w( z
) ?, v8 B& ^2 A; q  l, R5 \ + ?0 k1 }0 C6 ]% A" l, d" Z+ Q
  在一次去贵州老区采风的过程中,偶然的机会,崔自默惊喜地发现,在当地保留着最传统的造纸方法,是一种最纯粹的原始手工造纸。天然山洞里,山泉汩汩,漂洗淘沥着天然的纸浆。他开动脑筋,亲自设计,亲临现场知道制造。“默纸”一张张生产出来,纯天然,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完全环保。这样的一张“默纸”,虽看似原始和粗糙,但的确真实可靠。这种纸即便在地底下,也可以越数百年而不朽。漂亮的肌理,再加上纸浆里掺入一些树叶、草叶或花瓣,出来的“默纸”张张不同,美不胜收。% }- `* B7 S. g2 d
. G- R1 p) V& {  j, K

! K6 E8 N  a0 S: D/ L+ G + s& v* V  c8 @* r! K
  创新、公益、环保,崔自默先生一直贯彻这样的人文理念。“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是他提出的当代文人价值取向。 其实,崔自默对纸张的创作灵感与热情,在他大学时期就开始了。他大学在西北轻工业学院自动控制系学习,他曾经提出改专业到造纸系学习,可惜没有如愿。今天,他造纸的梦想又被唤醒了。灵感和冲动下,他开始向当地手工艺人学习,然后按照自己的设想和审美进行再造。极古极新--最传统的手工技法,在当下的美学观念下得以表现,从简单的原始笔墨载体,一跃而升华为艺术品。6 O8 I" q2 y1 o& {
+ R- h9 D6 C! A4 g( Y8 J7 s

7 y  P9 T! c1 B7 l% I! z : b  @) C) U8 {9 j+ w% m, [
  “默纸”--美得让你不忍心去书写;它是可以抚摸的,记忆就埋藏在里面。崔自默说,在纸上,你不见得要书写什么,你只要端详它、感触它、记忆它,足矣。有颜色的纸浆,在素底上慢慢舒展开,凝结为一个个的梦。--不期而遇,难解难分,天衣无缝,化为永恒。让人感觉“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于是,境界独开,韵致无限。
7 {( J) c. T: U2 g8 v3 U1 N ; C5 T: ]% |$ _: I) W; c% P% ^

+ A" y* J& z  T; r# [ 9 G- z5 p+ O( Q( I2 _: f/ X
  它感性而理性,它极古而极新,为崔自默的“视觉场”系列和“集团画”系列贡献殊多。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传统而现代,民族而世界。崔自默先生还为它特别设计了展示镜框,手工纸的毛边在背光灯的照射下极有风味,那无疑是民族文明的特征与新艺术的印记。观望每一张纸,就足以让人想象力勃发,灵感随之汩汩涌出。这种纸厚重,于是色彩和线条被彻底凝固在了空间和时间里。崔自默继续把自己画面上的符号预置到纸面上,作为纸张的质地和基本结构。用它再行创作时,画面和色彩丰富起来,思路和画路为之大展。用“默纸”创作完成的画,很有别趣,有现代感,也有装置感。
/ [& z6 k  ^0 O+ ]4 l $ D1 q# V8 j  y- c7 `* c3 Q; B0 k, H

  i" h: w1 h' W ' Z; E1 T' Q! ?: M
  篆刻、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漫画、摄影、动漫……他几乎涉及了视觉艺术的各个门类。崔自默先生认为,传统中国文人画不讲究题材的创新,而是注重写意性,所以不便于为一般读者认识。在他的《意思说》一文中,崔先生专门阐述“意思”的来路、谱系及评价方法。梅、兰、竹、菊,很俗的套路,在中国文人画的尺度里因为已经定型,是符号化了的东西。大文化的继承,需要包括这种小文化的集体作用,由此及彼,由小路能达大道。崔自默先生不是仅仅靠梅兰竹菊而营生的小艺术家,他不知足,他觉得一味遵循传统无异于上吊自杀,绝对没意思。在大学时期,他在现代书法《中立》上就题有“中立无疑学道死”之句以明志。崔自默先生发散型的创作道路,只属于他自己,别人无法“克隆”。
, @* B6 }# ?' d: J+ _. h; l $ I( r# D. F% {( D# Y1 N. T
' Q, c8 {& i7 x' G" `" j( M

4 n& c- J4 U# w) L, }, \; `) q  实践“新国学,新文化,新生活”的崔自默先生,自己承认“浪漫即牺牲”。在现实与理想之间选择一条浪漫之路,需要付出努力。的确,耕耘和播种很累,收获季节会更累。崔自默先生决心要把他的“默纸”“默画”带到世界各地去展览,让各地的博物馆和图书馆欣赏和收藏,让中华文明大放异彩。
, u3 A  x0 f" S0 D2 T! A
; @9 j  U. `" u# l# |! @% U# `, p(新闻来源:自默文化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12: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陈丹:赏析崔自默荷花新作《写实家亦理想家》
) m: b7 H  V, u" _3 j) y. k+ c5 e- i8 v5 ~作者:陈丹[正邦品牌设计]  发布时间: 2010-08-03 15:13:18
8 V) x1 z2 V$ _  u6 D  V 2 m( F  U; x- m% C, r% c
  谈论品牌标志我还行,评论字画当然不如自默专业。
% k  a; Y' w4 R; b# |& V
! I+ R/ `+ `# g/ S& F  [  自默这批国画荷花很特别,显示了他近期的进步和思考。( j4 m- S9 r" ?5 A

( o0 M/ |5 b( A  综合素养对造就大师很重要。9 W5 i* P( _) k8 P' a
# w6 X1 B7 A6 F& D. ^5 ]/ q
  自默理论研究和哲学思考对他的实践极为重要。他之所以进步快,下工夫当然重要,但路线正确更为直接、有效。
- T# w# W. _7 [/ N/ ]! m& H 2 D/ `. r" {1 p3 e* E
  自默这批荷花名字都很别致,像思想随笔的标题。我问他为什么起这些名字,他说手边正好又重读《四书》,于是有感想,于是提笔画画,于是顺手在画上题写里面的句子。# H5 x# S/ Y" y

# u( f8 e% ]8 }) p  《天地化育》、《自诚明》、《其次致曲》、《里仁》、《和乐且耽》、《上下和谐》、《思无邪》、《中和》、《君子遵道而行》等都是这样的佳作。
( a5 n6 @! e! }3 A 5 x% {2 S1 d$ j8 |8 j3 B, X
  自默说,绘画虽然不是哲学的插图,但总应该有点思想性,没有任何内容可言的画,就只有一个空壳子,经不起反复看。
8 O! s9 L# ^- F) Y# ]
4 S: Z# A% ?# n2 u% V  经地起反复看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它往往出于大家、大师,而不是匠人、画奴。/ O6 l- {: U2 W+ r: C( G% `

8 b0 H6 Y0 I! v$ \5 M# `  顾弄玄虚的抽象画,自默不喜欢,有不画。他画的是写意画,其中的意象,都是美的,可以理解的,有追求的,有意思有境界的。比如他的鱼、蜻蜓,是一种构图穿插的需要,也是他的符号,更有某种象征意义存在着。& y' I, h2 a* F

  j# O: u8 i2 H2 K* _  色彩鲜丽,但仍然脱俗,是自默这批荷花的特点。里面笼罩着一股神秘的东西,有独特的气质。自默的书法好,也许是字写在上面提气的缘故,换上一般画家,字写在上面,一定就糟蹋掉了。
2 ^% }+ [+ _. K6 m# V( b 1 S/ j' k0 s: U* H8 J+ m- \/ U
  中国书法和绘画讲究相得益彰,但真正能融合在一起的不多。只要能在画面上融合在一起,起码已经脱离一般画匠的层次。) j1 b( Y# m7 d) }; Q7 B- U
: p1 Y( \$ o6 }$ w" o7 d- ^% e
  题字的位置对画面极为重要,自默经常说,那不仅仅是一个平面的协调问题,而是一个空间氛围的把握与提升。: v- `# `" {; A* [) c9 _

7 o, s2 \. T% G2 U  《写实家亦理想家》一作,自默题写的是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句子:“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m0 C4 a# J" }- o  ]

- s! q# n5 a" G' r  用上面这段话来题画面,我觉得自默之意不仅仅是画面本身的需要,而更有哲学层面的思考。
3 U: B5 `: t  Q: r' d( W# d
9 c% X- T  W* Z: r. q- s/ Q7 y  自默以前的荷花,荷花荷叶基本是纯水墨的,有传统、纯净而厚重的感觉,现在这批荷花,叶子是绿色的,荷花是红色的,很喜庆,尤其难得的是,还是一贯保持的那样,纯净而厚重。
/ a; R. C% n4 ?+ m! e4 f   x" k! P1 a6 u2 t5 d, a- ^
  荷花叶子有阴阳向背,有光影、远近,传统的绘画不讲究这个,但自默说他想讲究,传统的中国画实际上也讲究,只是用水墨不容易实现而已。“真境逼而神境生”,如果能把意念中的美景实现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 g5 T/ Z: ]# W
$ h2 {6 _& m+ O  `  但是自默的讲究“真境”,不是完全的写实,仍然是写意的,是用属于他自己的一套手段。他的荷花色彩是随意敷设上去的,但立即有了参差掩映、扶疏有秩,令人如身临荷塘水边之境。6 l) H3 X* p' U4 E* }; g1 V/ [8 l
  w' ^& w! B  F) E
  可以说是中西合璧,但基本理念和脊髓仍然是中国传统的,自默讲究民族化,但更追求理想。
5 n" z+ P  g3 ?8 ~1 P5 N
/ a: _' b! L# T# P- c2 m; U  《写实家亦理想家》的构图绝妙,左上红色的荷花,灿烂。左下蓝色的鱼,右上篮色的蜻蜓,对角呼应。最容易被忽视也是最有意味的是下面居右的部分:那是一束曼妙的线条,像荷花叶子在近镜头前模糊的感觉,也像流水,更有人体的幻象感。总之,整个画面动静之间,诗意盎然。: N4 B# K! `! {  h" L

7 R/ F6 T2 q# s! k- q' U  自默画人物,但他很少画女人体,也很少把人物与荷花放在一起铪,但他用曼妙的曲线,来唤起人体姿态的错觉,可以算是无理而妙,更是上面王国维说的,“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的注解。  自默通过绘画,开辟出一个别致、纯净而浪漫的理想空间。
0 X) S+ x0 C4 l$ z" w3 b
0 o  J' x" o" W# W1 n  王国维<人间词话>:"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 K# x7 T! @/ z) ]! @3 |5 K: L

( n8 ^. ]& Z7 @% }; s% @8 s9 `( C$ U3 Q6 M4 y& }* {" B) E3 t
写实家亦理想家 70*50cm  2007年  崔自默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2-2-7 09: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20 18:15 , Processed in 0.059878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